在当前的工业领域,为了维持竞争力,企业必须最大化提升自身资源利用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产品个性化和定制需求。“为迎接这些挑战,工业企业必须进行产业整合,以确保生产流程具备极致的灵活性。融入新技术于工业生产之中,构建一个同步、协同和网络化的系统。”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约亨·柯克勒在201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的发言揭示了博览会的主题——“产业集成”。
巧合的是,在此次CEO圆桌会议上,“集成”亦被频繁提及。众所周知,机器人“单兵作战”的能力极为有限,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一整套系统的协同配合;而不同行业的应用环境各异,所需配套的相关应用及周边设备亦有所差异,这便为机器人制造商带来了关于“集成”的机遇与挑战。
在戚怿绮看来,除了“定制化”之外,使机器人与周边设备完美集成同样至关重要,无缝对接可使工业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和应用地域来量身定制一些周边设备,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完成应用上的设计。”
孔兵则表示,若欲将机器人制造商的优势充分展现,不仅需机器人厂家的支持,更需更多应用整合型和系统集成型厂家的参与。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逐步成熟,用户的需求已从机器人本体转向“一体化”机器人,乃至成套的系统,有效的集成能够使机器人产生超乎预期的效益。
然而,在机器人集成应用方面,若缺乏人才力量的支持,所有的讨论皆为空谈。“如今,我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培养大学,更有世界最大的知识分子和工程师培养大学,因此在机器人系统应用方面,中国的成本实际上是最低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晖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程系统,各大高校亦正面向该行业进行人才培养,“我国的发展较为迅速,若能充分利用这些人才研发出的应用技术,必将实现良好的结合,从而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大突破。”
此外,机器人应用的新兴市场亦值得关注,如电子3C、通讯、计算机等。鉴于这些领域的特殊性,机器人制造商需在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和系统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在应用技术上寻求突破,以期赢得更新、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