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更爱高精尖

   2019-05-16 工业品商城153
核心提示: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然而,缺乏核心技术、大而不强等问题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由此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然而,缺乏核心技术、大而不强等问题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由此可见,中国制造整体提升层次,打造核心竞争力,已经十分紧迫。   

  今年初,作家吴晓波的一篇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在媒体上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消费者为什么舍近求远买一只马桶盖、背一个电饭煲呢?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出高精尖的小家电呢?中国的制造企业为什么一方面面临产能过剩的窘状,一方面又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呢?   

  答案不难寻找。小家电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际上是用脚投票。我国中产阶级日益成长,性能更优良、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自然更受青睐。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坦言,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产品的质量存在差距。   

  “低端制造业,我们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现在竞争不过东南亚国家;高端制造业,尽管发展很快,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差距。现在中国工业处于中间地带,受到两头挤压。”李毅中表示,整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像航天、高铁、核电等,但同时在某些领域还十分落后,比如还有完全依赖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等。   

  以具体行业为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与国际先进水平在减震、轴承、材料和控制系统上有差距,核心技术都受制于人。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先进技术差20年,服务机器人与国外差5~10年。产生这些技术瓶颈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基础工业水平落后,直接影响到产品综合性能的提高;二是受科技成果转化滞后期的影响,国内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市场的发展存在时间差,技术与产品衔接不畅;三是市场发育程度不够,行业共性技术数据积累不足;四是顶层设计、前瞻性战略研究、行业引导不够,产业链未能形成协同发展态势,碎片化现象明显。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然而,缺乏核心技术、大而不强等问题困扰着中国制造业。由此可见,中国制造整体提升层次,打造核心竞争力,已经十分紧迫。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各国已经看清趋势纷纷发力。以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为代表,发达国家正在谋划部署,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因此《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恰逢其时,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而且为我国未来产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锁定的十大领域、九大任务、五项重大工程,旨在找出重点领域,集中突破,打造竞争力、提升层次。   十大重点领域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   

  九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   

  上述种种直指高端制造的软肋,要解决的正是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并突破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技术,以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