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技术的大力支持

   2024-01-16 工业品商城75
核心提示:我们深知物联网的培育及发展需要漫长的过程。在此情况下,若不掌握核心技术,漫无目的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有可能将物联网发展成不成熟的状态。对于当前各地各行业争相与物联网建立关联的趋势,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先生以这种方式予以提醒。 在此,我想向您介绍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的最新进展。由工信部科技

         我们深知物联网的培育及发展需要漫长的过程。在此情况下,若不掌握核心技术,漫无目的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有可能将物联网发展成不成熟的状态。对于当前各地各行业争相与物联网建立关联的趋势,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先生以这种方式予以提醒。

       在此,我想向您介绍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的最新进展。由工信部科技司、中国工程院以及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机构的专家们共同参与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于昨日在无锡圆满落幕。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全球物联网依然处在概念转变的初步阶段,在推动未来物联网重点应用项目时,需要国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叶甜春先生在会议中强调,物联网的应用范围相对狭窄,最主要的两个应用领域是安防,其次为电力和交通行业,接着是物流、医疗和手机支付。然而,从市场的发展潜力来看,后两大板块将是未来物联网应用最具活力的领域。他同时指出,当前中国物联网建设亟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即产业链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培育,同时也暴露了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存在的两大薄弱环节,分别在于传感器芯片和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的研发方面。值得欣慰的是,叶甜春先生透露,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正在重点研究健康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和智能农业等四个领域的应用。

      海峡两岸(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文升先生在此次会议中也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由于智能交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社会稳定,其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在当前政府积极参与交通建设的背景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良好的商业运行模式和运行环境。

      作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器件生产商之一,村田制作所(中国)执行副总裁孙崑泉先生表示,传感器是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组件。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这条物联网产业链上,由于传感器生产成本由于量产困难而较高,但他预测,未来传感器和终端应用将成为商家主要的利润来源。在感知领域,传感器芯片90%依靠进口,但如果引进行业内主流创新型厂商的研究力量,三年后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30%。

      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973计划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刘海涛先生提出“感知社会论”,他认为物联网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应根据随机目标,采用不同的分工协作策略来完成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他表示,物联网的发展应当以感知社会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期尽快形成不同应用场景的共性平台,从而突破当前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