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理念最早源于国际研究机构—Auto-ID中心在1999年所提出,其核心在于运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作为物品标识,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通俗而言,物联网即是连通万物的互联网。
据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沙建宁的介绍,物联网技术中的主导者RFID,亦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借助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进而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和追踪。RFID与互联网、通信以及定位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物资追踪和信息共享,使得物品得以“开口说话”,全面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除此之外,RFID在危化品的全程跟踪和监控、油气运输、油气开发乃至设备远程控制等多个领域都拥有广泛的适用性。毕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祁英曾经表示,运用RFID技术,能够追踪和管理油气管线间的运送环节,显著提升油气运输的安全性;在油气开发领域,通过RFID的支持,油气管线的阀门开关可以实现远程操作,从而均衡石油的流动;而在智能设备方面,运用RFID可以实现工作人员的考勤管理以及工作区域的定位管理等智能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管理水平。
在石化领域,物联网的另一个优秀应用便是数字化工厂。根据SAP公司北亚区油气化工业务总监孙敦圣的介绍,如今已有大量的大型能源企业从数字化工厂中受益匪浅。以美国瓦莱罗(Valero)能源公司为例,在过去十年间,瓦莱罗的总资产由50亿美元攀升至1200亿美元,数字化工厂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瓦莱罗在并购过程中有效保持了管理控制力,同时充分发挥了业务协同效应。
瓦莱罗的首席信息官哈尔·泽斯(Hal Zesch)描述了数字化工厂的实际应用:在工厂内部设有一块全数字化的显示屏,显示屏上展示了位于三个国家的所有工厂信息,并实时监控着20000个数据流的运行状况,数字化软件能够实时分析所有信息。此外,显示屏上还设置了一个实时报警功能,通过电子仪表便能了解每桶油的能耗是否超过预先设定值。特设的数据终端让每位决策者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借助数字化平台,我们的工厂每年可以节省1.2亿美元至2亿美元的成本”,泽斯如是说。
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将引领未来油田实现数字化发展。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油田实物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物联网在数字油田的核心应用是油井生产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对油气井生产数据进行采集,然后通过传输终端将信息发送至生产管理部门,最后再对信息进行分析管理,掌握油井生产状况,执行必要的远程控制。数字油田的出现,有助于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降低消耗、保障生产安全、减轻员工的劳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等。
无论是危化品物流、油气开采、智慧工厂抑或数字油田,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将为石化行业信息化进程塑造前所未有的崭新机遇。根据我国的物联网发展研究(2010)报告,未来10年内,物联网将催生巨大市场,业界预估至2015年其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而至2020年将攀升至5万亿至10万亿元。调研机构iDate推测,全球已有1.9亿台机器设备将于2012年实现物联网的连接与信息交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