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传感器的价格竞争进入了惨烈的状态

   2023-09-08 工业品商城257
核心提示:经过近十年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传感器技术,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感器生产能力,研发领域从单一品种拓展到光敏、热敏、力敏等领域。 敏感、电压敏感、磁敏感、气敏、湿敏、声敏、辐射敏感、离子敏感、生物敏感等传感器类型,主要产品开发领域与国外基本相同。 其中热敏电阻、氧化锌压敏电阻、可燃气体传感器、发

   经过近十年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传感器技术,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感器生产能力,研发领域从单一品种拓展到光敏、热敏、力敏等领域。 敏感、电压敏感、磁敏感、气敏、湿敏、声敏、辐射敏感、离子敏感、生物敏感等传感器类型,主要产品开发领域与国外基本相同。 其中热敏电阻、氧化锌压敏电阻、可燃气体传感器、发光二极管等十几个品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在日前举行的“2010中国电子元件市场峰会”上,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文学礼透露,目前我国从事传感器研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1300多家。  2008年,我国敏感元件和传感器销售额达到474亿元,2009年为583亿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718亿元。

  目前,我国敏感元件、传感器产能已突破50亿只; 中国电力协会对我国154家规模以上敏感元件企事业单位进行统计调查,共生产46.58亿只,销售额144.19亿元; 实现利润9.63亿元,同比增长12.25%。

  我国从事敏感元件、传感器研发和生产的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1300多家,但研发和生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较少,仅占10%左右。 全部的。 国内市场受到国外产品的严重冲击。 国外传感器产品国内代理商有数百家,使得国外产品在国内传感器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采用国外零部件进行加工。 自主研发的产品很少,自主创新能力很弱。 甚至很多企业只停留在代理国外产品的水平,发展空间很小。 国内传感器企业按照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惯性发展,在技术上形成了“外强中强”的局面。 他们不仅失去了中高端产品的市场,还直接导致他们能够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同质化非常严重。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国内产品只能模仿别人的外观。 即便如此,由于技术水平较低,仿制品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

我国较为注重传感器技术研发阶段的资源投入,但相对忽视产业化基础发展,产品化、商品化基础技术发展严重滞后。 材料、制造工艺和装备、检测仪器及相关配套共性基础技术相互脱节,制约产业化进程,落后国际水平10-15年。

  国内传感器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及东部和沿海地区,其他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相对较少。 这些企业中,90%以上是小企业,其中不少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办的“校办工厂”。 由于传感器制造的初始投资不需要很多,因此涉及的私人资本和其他小资本较多。 大量小公司的存在,使得国产传感器在低端传感器领域的价格竞争陷入惨烈状态。

  传感器行业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甚至计算机网络等多个学科。 其应用领域之广泛,在整个电子行业中没有其他产品可以超越它。 掌握其基本原理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是相当困难的。 大的。 因此,虽然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前景极高,但与计算机、网络、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等专业相比,传感器技术专业人才极度短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