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米正坤表示,物联网尚未形成产业。 物联网概念的引入,为原有的通信网络连接增加了一个额外的维度,将以前随时随地的连接发展为随时随地、任意物体的连接。 这是一个全新的想法,也是一个巨大的概念进步。
首先,技术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技术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最基本力量。 没有关键技术的突破,物联网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其次,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需要根据应用进一步细分。 目前业界提出了行业公共平台模式、垂直应用模式、客户自建模式等物联网业务发展模式。 只有创新物联网的商业运营模式,才能真正推动物联网的推广和普及。
第三,物联网是一个智能网络。 如何获得用户认可并在安全方面保护个人隐私? 对于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通过技术加密方法来保证信息安全,并通过设置数据访问权限等技术手段来控制和限制个人或企业获取信息的行为,从而保证物联网的安全。 云计算平台托管的信息及信息的人身安全。 隐私信息不被侵犯。 但技术只是一方面,问题并不能完全靠技术来解决。 还需要跟进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配套管理。 法规方面,要补充完善物联网信息采集、公民隐私权等问题,保障信息畅通。 和安全。
第四,经过一年多的预热,物联网在概念上已经非常普及,现在必须在行业和社会应用中落地。 目前的应用模式更多的是B2B模式,这也是物联网发展初期的必经过程。 通过行业应用培育相关应用热点,延伸至行业与公众的互动,让更多普通民众了解物联网应用,提升人们的感知。
第五,物联网缺乏统一标准,急需政府协调和政策引导。 由于物联网涉及领域多、标准多,统一标准难度较大。 然而物联网的发展不能没有标准。 应引导行业逐步克服标准之争,避免因标准缺失而引发内战,影响行业发展。
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将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信息可以用来反映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 米正坤教授表示,未来任何物体都会在物联网世界中留下自己独特的痕迹。 通过这些痕迹,物联网可以唯一地识别单个物体。 这就是欧盟提出的未来“物联网DNA”。 概念。 物联网通过云计算实现IT资源共享,从而降低行业应用成本。 该平台可实现云数据存储、云计算处理和云信息安全功能,是集约化服务平台。
物联网主要以行业应用为主,但惠及民生才是物联网发展的内在动力。 米正坤教授指出,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电网、包括车联网在内的智能交通都将是应用亮点。 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车辆上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一应用对于提高交通安全、畅通交通将具有重要意义。
米正坤教授指出,物联网的发展路线是:从最初的基础传感器网络开始,发展到泛在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最终实现智能泛在网络,届时高新技术将成为现实。 融入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角落。 对象并实现到应用程序中。 因此,有必要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合作。 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和规范政策和投资,协调各部门共同制定规划和技术标准,打破行业壁垒。 只有政府引导、技术创新、应用驱动发展,才能引领我国物联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