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早已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

   2023-06-06 工业品商城411
核心提示:“IBM的宣传力度可谓是狂轰滥炸。” 业内人士表示,IBM在中国几乎通过所有渠道推广“智慧地球”,力度远超其他国家。 除商业目的外,可能存在其他战略意图。某部直属研究机构去年9月完成的一份内部报告中,多位专家认为,IBM向来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围绕推广抛出一个新概念。 IBM 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及解决

“IBM的宣传力度可谓是狂轰滥炸。” 业内人士表示,IBM在中国几乎通过所有渠道推广“智慧地球”,力度远超其他国家。 除商业目的外,可能存在其他战略意图。

某部直属研究机构去年9月完成的一份内部报告中,多位专家认为,IBM向来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围绕推广抛出一个新概念。  IBM 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全新概念。 此前,2002年,IBM依靠“电子商务”扭转了连续数年的巨额亏损,成功转型。 从2004年开始讲“随需应变”。 此次推出的“智慧地球”,是顺应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又一次“颠覆性产业变革”。

 “IBM经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周密部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报告认为,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即服务、数据集成和挖掘等是IBM的技术优势,有可能借此 再次占领竞争制高点的机会。 而IBM在中国的重点领域,都是资源丰富、资金雄厚的重点行业。 如果IBM大规模获取该领域的项目资源,中国将为其高附加值产品消耗大量资本资源,严重削弱对国内企业的支持,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转型的实施效果 .

 “最重要的是,‘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将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 一位专家表示,“智慧地球”涉及核心软硬件领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等)、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等,如果物联网网络涵盖重要的相关领域 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国计民生,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难以保证敏感信息不泄露。 一旦遇到某些信息风险,就更容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小到一台电脑、一台发电机,大到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会受制于人。

  2009年8月,IBM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广州建设世界级“智慧城市”。 一个月后,与沉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态沉阳”和“智慧城市”。 此后,IBM又携手昆山、北京、重庆等城市,媒体甚至多次用“下一个城市”来形容IBM的每一次合作。

并且在金融、烟草等诸多行业,IBM 已经深入渗透。  “比如建行整个系统使用IBM的服务器,”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在烟草行业,从一般行政部门到地方公司,从服务器、存储到数据处理,也都使用了 IBM。”

“IBM的攻关能力很强,在中国市场根深蒂固。”业内人士表示。 尽管业界甚至中央政府都发出警告,但IBM在很多地方仍然受到追捧。 据IBM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目前在中国拥有近5000名研发人员、1000多名顾问、2000多名销售人员、3000多名技术专家、5000多人的服务团队以及近3000家经销商的庞大网络 . 团队的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多个重要行业,在服务器、存储、服务、软件等领域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慧地球”类似于欧盟的“eEurope”和“i2010”、日本的“U-Japan”、韩国的“U-Korea”等计划,其核心是基于 基于传感器的物联网和云计算。  ,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设置大量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器网络,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能指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环节, 从而提高生产力。

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透露,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早在1990年代就在中国开始了。  2004年开始在军民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 积极推进产业化。

此后,物联网产业化迅速升温。 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乃至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上海、无锡、苏州、嘉兴、重庆等政府都出台了自己的规划或战略,甚至还有互联网概念的上市公司 物联网也在资本市场上。 飙升。

 “目前,物联网的基础产业并不在中国,发展得越快,就越容易为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 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刘杰表示,虽然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多应用,但其中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基本上都是国外厂商的进口产品。 真正拥有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并不多。 有更多的集成和更少的原始集成。

刘杰认为,虽然世界各地的人都在蜂拥而至开发物联网,但大多数人还是跟着别人,做一些系统集成和简单的附加值不高的应用。 看起来投入的资金不少,但大部分都是系统集成公司。 赚了,但产业布局没有受益。
“做基础不像做系统集成那么容易,但如果只做系统集成,就会失去基础,就像彩电行业、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一样。” 刘杰说道。

 “我们现在做的大部分应用都是为外企做婚纱。” 一位企业人士表示,在传感器领域,国外巨头基本处于垄断状态,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商,多是在国外芯片的基础上加工。 在操作系统、中间件、云存储、云计算等方面,中国厂商远远落后。  “现在很多应用都是用外资的产品和应用,本土企业只做关联和集成。”

这个差距短期内无法弥补。 多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在接受《财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物联网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传统IT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行业。 域扩展和集成。 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传感器等领域,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 因此,物联网的热潮甚至拉大了中国传统IT产业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

上述内部报告显示,我国信息产业目前缺乏核心专利。 拥有半导体专利的外国公司占85%,拥有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设备专利的外国公司占70%。 外资无线电传输企业占比高达93%,移动通信及传输设备外资企业也分别占比91%和89%。

“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赶上,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多位业内资深人士评判。 刘杰认为,如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可能需要15年才能做好。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