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的应用领域是多样化

   2022-11-15 工业品商城91
核心提示:现在的触控技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屏幕使用的材质透光性差,影响显示屏的清晰度,或者长期使用后坐标漂移,影响使用的准确性等等。而且,世界主要触摸屏厂商大多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省地区;主要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基本掌握在日美厂商手中,中国大陆的触摸屏/触摸面板产业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

现在的触控技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屏幕使用的材质透光性差,影响显示屏的清晰度,或者长期使用后坐标漂移,影响使用的准确性等等。而且,世界主要触摸屏厂商大多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省地区;主要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基本掌握在日美厂商手中,中国大陆的触摸屏/触摸面板产业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正因为如此,未来整个触控行业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也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电子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

触摸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多安装在工控电脑、POS终端等工业或商业设备中。2007年iPhone的推出成为触控行业发展的里程碑。苹果设计了一款至少需要20个键的手机,只需要三四个键就可以完成。其余操作由触摸屏完成。除了给用户更直接便捷的操作体验,也让手机的外形更加时尚轻薄,增加了直接人机交互亲切感,激起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开启了触摸屏走向主流控制界面的征程。

目前触摸屏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从工厂设备的工业控制/操作系统、公共信息查询的电子查询设施、商业取款机,到消费电子手机、PDA、数码相机等等。当然,使用最广泛的还是手机。根据ABIResearch的报告,2008年触摸屏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亿部,预计2012年触摸界面手机出货量将超过5亿部。

而且有迹象表明,触摸屏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范围正在从手机屏幕等小尺寸领域向更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扩展。目前,戴尔、惠普、富士通、华硕等一线笔记本品牌厂商都在计划推出带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或UMPC。当然,目前业内对于配备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能否从10英寸以下的低价笔记本电脑或UMPC扩大到14英寸以上的主流笔记本电脑市场仍有争论。因为对于主流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消费者习惯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输入,不像小尺寸的笔记本电脑,因为可以容纳的键盘数量有限,所以需要触摸屏进行辅助,从而实现更直观的人机交流。而且Windows系统目前不支持多点触控功能。如果PC厂商单独导入多点触控功能,在软件上的努力和投入将是相当可观的。因此,预计在2010年支持多点触控的新操作系统Windows7上市之前,配备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仍将被限制在12.1英寸以下。即便如此,触摸屏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诱人的。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10年,触摸屏的产值将达到35亿美元。

根据感应方式的不同,触摸屏大致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和超声波式四种。其中阻性和容性目前的市场前景最被看好,其他技术短期内可能很难赶上。

就技术原理而言,电阻式触摸屏只能算是一种“类触摸”技术。它采用两层镀有导电功能的ITO(氧化铟锡)PET塑料薄膜。PET本身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耐久性,两片ITO设有粒子支点,使屏幕不受压时两层ITO之间有一定间隙,处于不导电状态。当操作者用指尖或笔尖按压屏幕(外层PET膜)时,压力会使PET膜凹陷,氧化铟锡导电层因变形而接触导电。然后通过检测X轴和Y轴的电压变化来转换对应的压力点,完成整个屏幕的触摸处理机制。由于成本低廉,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目前有4线、5线、6线、8线电阻式触摸屏。导线越多,检测精度越高,但成本也越高。

但是仔细考虑电阻式触控技术的原理,会发现触控屏幕触发ITO薄膜导电的检测机制有其物理上的局限性:电阻式触控技术增加检测面积和分辨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线数,但是线数的增加也代表了处理信息量的增加,这对处理器来说会是很大的负担,成本的增加也会是一个问题。另外,PET膜再强,材料的抗压、耐磨、抗变形都有其极限。长期使用肯定会降低氧化铟锡导电层的接触导电效率,接触点也会造成特定区域的过度使用和磨损,从而降低透明度。

与电阻式触摸屏相比,电容式触摸屏的架构相对简单。由于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电容触摸屏主要分为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和表面式电容触摸屏两种)能够支持当前流行的多点触控功能,并且具有屏幕透过率更高、整体功耗更低、使用寿命更长的优势,不断挑战着电阻式触摸屏的市场地位。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