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能与新能源、新动力汽车研发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必然趋势的背景下,我国继电器行业和企业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研发已成为自主创新和提升企业实力的热点,是不可回避、不可回避的机遇。
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850万辆,汽车制造中使用的继电器超过1.3亿只。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9.96万辆和518.82万辆。预计今年所需汽车继电器不低于1.5亿只,2010年可能达到2亿只以上。如果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达到10亿辆,年产量达到7500-8000万辆,相信全球继电器的市场需求将超过25亿只。随着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如果其产量达到总产量的10%,2010年适用于新型汽车的继电器需求量将达到2.5亿-3亿只。
新能源、新动力、节能汽车对汽车继电器的功能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以储能电池和燃料电池为发展方向的电动汽车,其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都依赖于汽车继电器作为控制和开关的原始功能,其供电系统-电驱动系统、充电和电池系统-能源系统、安全系统-控制系统都在安全性、可靠性、质量一致性、抗电磁干扰等方面对汽车继电器提出了更新更严格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再比如:以氢气、太阳能、天然气等为动力的新能源和新动力汽车。随着他们的技术越来越完善、成熟甚至产业化,他们应用的汽车继电器也必须紧紧跟上。因此,汽车继电器的发展必须与汽车的发展同步,荣辱与共,实现双赢。
在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上升、汇率走高、汽车厂商对供应商挤压的形势下,汽车继电器企业不仅逐渐失去更多的利润空间,而且为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机会,这也将创造出新的、更新的经营盈利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汽车继电器企业必须迅速从制造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从生产经营型企业向科研开发型企业拓展,以科技创新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创造更大更强的新世界。为此,汽车接力要以创新的理念和新颖的思维,走一条充满活力的新路。
首先,要紧盯新型汽车的发展,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在设计理念、技术论证、质量标准等方面满足汽车技术特别是新型汽车的需求。原创性和创造性应该成为汽车继电器乃至整个继电器行业的技术研发方向。
其次,要努力探索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无论是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还是组合式、高可靠、小体积表贴、微组装、MEMS继电器,都需要满足环保的要求。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和新工艺的推广,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在经济和社会层面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再次,只有因势利导,大力提升制造装备经济的规模生产能力,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大部分汽车继电器企业都是手工组装,只有陕西李群、宁波永林、厦门宏发等少数厂家有几条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不高。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制造设备的更新换代,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为整车厂对订单、交货期、产品质量的要求提供了基本条件,也是市场的必要条件。汇率的变化和市场的大趋势不仅迫使我们进行技术改造,也为企业提高装备水平和升级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使我国继电器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