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行业:进口承压,出口“危”中寻“机”,国产替代加速

   2025-11-24 工业品商城13
核心提示:根据海关统计,2024年1-6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5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小幅下降。其中,进口金额为50.5亿美元,同比下降11.1%,降幅较为明显;出口金额达到103.8亿美元,同比则实现了小幅增长,这使得行业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与今年1-3月的数据相比,1-6月的行业进出口总体降幅有所扩大。进口的下降幅

 根据海关统计,2024年1-6月,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总额为154.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小幅下降。其中,进口金额为50.5亿美元,同比下降11.1%,降幅较为明显;出口金额达到103.8亿美元,同比则实现了小幅增长,这使得行业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与今年1-3月的数据相比,1-6月的行业进出口总体降幅有所扩大。进口的下降幅度达到了两位数,而出口的增长势头则有所放缓,贸易顺差的增幅也相应回落。

 在金属加工机床领域,1-6月的进口总额大幅下降至27.3亿美元,而出口则保持了38.4亿美元的规模,并实现了小幅增长,继续贡献贸易顺差。与1-3月数据相比,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降幅扩大至两位数,出口增幅回落至个位数。具体来看,金属切削机床的进口额为23.7亿美元,出口额为26.4亿美元;金属成形机床的进口额为3.6亿美元,出口额为12亿美元。

 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1-6月,进口金额排名前五的金属加工机床为:加工中心(9.1亿美元)、磨床(4.4亿美元)、特种加工机床(3.8亿美元)、齿轮加工机床(2.7亿美元)、车床(2.6亿美元)。

 在出口方面,金额排名前五的金属加工机床为:特种加工机床(11.0亿美元)、车床(4.1亿美元)、加工中心(3.8亿美元)、成形折弯机(3.4亿美元)、金属冷加工压力机(2.4亿美元)。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指出,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不断以及债务压力上升的复杂国际形势下,行业出口能够保持增长实属不易。上半年,全行业出口同比增长1.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同比增长5.5%,这两项增速虽较一季度有所趋缓,但总体仍保持在增长区间。

行业新机遇:设备更新与产需对接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部分国内企业却展现出“老树开新花”的活力。例如,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迈科技”)在数控机床外销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自1997年便专注于机床研发制造,通用型机床销售业务在2022年实现营收1.46亿元,2023年更是同比增长111.76%至3.08亿元。豪迈科技最新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数控机床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1.31%。公司认为,国家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特别是工业领域的设备更新,将为机床工具产品带来新的需求,并促进产业的提质升级。

 “工业母机”,即机床,作为工业生产最核心的工具,正迎来发展新机遇。自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稳步实施以来,相关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1-6月同比增长17.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为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通知,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旨在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在此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还部署开展了“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该活动旨在推动工业母机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通发展,建立完善的产需对接渠道,从而在关键技术攻关、应用迭代、更新升级及市场拓展等方面达成一批合作项目。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将有力推动国产高档数控系统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深度拓展工业母机应用场景。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目前国外品牌在我国高端机床应用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工业母机虽有技术储备,但存在技术与终端客户需求对接困难的问题,即“产需错配”,这是制约高端机床国产化的重要障碍。

 本次对接活动将通过梳理形成“供给清单”(面向工业母机企业,遴选创新产品)和“需求清单”(面向用户企业,征集工艺技术要求和设备更新需求),搭建供需双方的沟通桥梁,促进产需的精准匹配。“活动将使机床企业与客户企业的需求有望对齐,”东吴证券指出,“同时,国产机床企业也能从下游客户的反馈中不断迭代精进技术。”在产需匹配和技术迭代的双重推动下,国产工业母机有望实现加速渗透,迎来国产替代的关键时期。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