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方案》设“硬指标”,倒逼机床行业向高端、智能转型。
《行动方案》提出的2027年硬性指标,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对机床行业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的“催化剂”。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对整个机床产业的一次深刻“倒逼”。它迫使原本可能满足于简单同类产品置换的机床企业,必须跳出思维定势,将目光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
高端数控机床将成市场主流,千亿级需求可期。
毛予锋的分析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他预测,结合质量要求的落实,未来机床行业的产品主体将实现从“数控机床”向“高端数控机床”的转变,供给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根据历史数据对比,预计到2027年末,机床类产品将有望新增“千亿级”的需求。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蛋糕,更代表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的飞跃。
核心技术瓶颈突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亟待加强。
然而,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挑战。在高端装备制造环节,国外高端功能部件的“难免”出现,以及“不容忽视”的现状,暴露了国内机床行业深层次的痛点:即缺乏对基础共性技术的预先研究和原始创新。这直接制约了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发展,也成为了国产化替代的最大阻碍。
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将成主力军,市场格局或将重塑。
毛予锋坦言,未来,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完备产业链供应链生态、自主化程度高”的企业,将更有能力在本次《行动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参与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能增加高端数控机床产品的比重,更能带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相比之下,仅仅依靠规模优势的企业,可能难以适应这一轮的升级浪潮。
政策红利与市场红利并存,把握更新需求。
李燕霞为机床行业指明了方向:既要抓住“政策红利”,也要抓住“市场红利”。设备更新行动将主要惠及两个方向:
• 替代周期与技术升级的传统行业: 这些行业在传统的设备更新周期基础上,叠加了技术升级的需求,为先进机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符合长期发展趋势、具备远期价值的先进生产力: 那些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和产品,将获得长期的政策和市场支持。
工业母机的市场机遇:紧抓“补库存”与“国产替代”红利。
李燕霞进一步指出了工业母机的具体市场机遇:
• 重点行业设备更新: 钢铁、有色、石化、机械、航空、船舶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其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都将直接带动工业母机的需求。
• 机械类设备“补库存”: 依据一般四年左右的机械类设备库存周期,当前许多行业已经处于库存底部,并开始启动补库存过程。这为机床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总结:
《行动方案》为机床行业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伴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能否抓住这一轮“补库存”和“国产替代”的双重红利,关键在于机床企业能否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加大基础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这场“倒计时”式的升级,将是机床行业凤凰涅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华安证券的观点也印证了这一点,自主可控背景下,工业母机作为国产替代的重点领域,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的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