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指引下,机器人产业正成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竞争新高地的关键驱动力,而安徽芜湖凭借其前瞻性的布局与不懈的努力,正书写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精彩篇章。 经过十年的潜心耕耘,芜湖市已从最初的配套产业孵化地,蜕变为拥有完整产业链、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的机器人产业高地,特别是其工业机器人领域,更是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势头。
芜湖:十年磨一剑,铸就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去年底,202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Select 芜湖,这不仅是中国机器人领域的年度盛事,更是对芜湖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高度认可。这份认可的背后,是芜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积累。
2013年,芜湖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这标志着地方政府对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洞察。从最初的四五家企业、不足4亿元的产值,到如今汇聚了2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超过100家),产值更是飙升至300亿元,芜湖用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的成功之路。
破局“卡脖子”,从“配套厂”到“新引擎”的蝶变
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作为芜湖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奇瑞汽车,对提升生产效率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对国内外汽车生产线的考察,芜湖看到了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助力龙头企业发展,更能为地方经济开辟新的增长极。
2007年,芜湖以奇瑞汽车为母体,开始了机器人产业的孵化。其下属子公司芜湖奇瑞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率先开启了自主研发的征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但起步之初的人才和市场的双重匮乏,迫使他们选择了“走出去”合作的道路。
2008年,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联合研发,催生了第一款国产QH-165公斤负载点焊机器人;2011年,实现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的首次应用,这标志着中国品牌在高端制造装备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集聚发展,生态赋能,打造产业沃土
随着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集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方案》的出台,为芜湖打造以其为龙头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试点集聚区提供了政策东风。
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表示,芜湖决定以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为基础,着重发展该领域。政府更是通过设立产业担保基金、优化园区产业发展环境、提供要素资源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为机器人企业的扎根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这一策略吸引了众多企业。例如,2020年底搬迁至芜湖的藦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考察了多地后,选择芜湖设立工厂。其行政经理高攀回忆,芜湖产业齐全、物流售后有保障、整体成本可控,这些因素极大促进了企业的落户和后续发展。如今,藦卡机器人已成为年营收超1亿元、同比增长超50%的优秀企业。
亮眼数据,彰显实力
截至目前,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工业机器人整机出货量已突破1.7万台。其中,埃夫特全年机器人产销量超过1.2万台,同比实现翻番增长;藦卡机器人全年整机出货量达4000台,同比增长40%。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芜湖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更预示着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加速迈向自主可控、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芜湖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政策扶持为助力,以完善生态为保障,才能真正将“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转化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