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4南京软件大会暨工业软件供需大会”拉开帷幕,以“发展关键软件新赛道,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为主题,汇聚了行业顶尖企业家、科研人员和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共同探讨工业软件技术发展与市场供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此次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地方对软件产业,特别是工业软件发展的高度重视。
工业软件:制造业“操作系统”的重塑力量
作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正在深刻地重塑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潜力。文章清晰地介绍了工业软件的两大类:
• 嵌入式工业软件: 紧密集成于控制器、通信设备、传感器等硬件中,负责数据的采集、控制和通信任务。
• 非嵌入式工业软件: 安装于通用计算机或工业控制计算机,涵盖了设计、编程、工艺、监控、管理等全面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在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算力设备的不断完善的驱动下,工业软件的发展呈现出加速态势。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间,面对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上云网联的迫切需求,制造业企业对行业软件、仿真软件、计算专业软件等匹配性强的软件提出了大量需求。
院士献策:协同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的发言,为工业软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强调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 郭旭院士强调,构建“产学研用”全链条的自主可控CAE技术发展生态是加快国内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这意味着需要打通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实现自主可控。
• 谭建荣院士则进一步指出,工业软件的研发离不开工艺知识的支持,也离不开行业参与者、主管者等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主体需要打通体制壁垒,形成研发合力,并具备超前意识,尤其要对敏感软件、实用软件、核心工业软件技术进行重点突破、重点投入,共同验证、共同推进。
他们的建议为实现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和高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强调了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和战略前瞻性。
“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成立,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为了将这些理念落到实处,开幕式上,在江苏省工信厅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电科十四所下属企业国睿信维公司和南京翼辉信息公司牵头组建了“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
该中心的成立,旨在通过联合工业行业用户企业、工业软件生态伙伴企业、工信部智库、本地高校、省软件测评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承担以下重要任务:
• 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攻关: 集中力量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 自主工业软件应用推广: 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验证其性能和价值。
• 工业软件人才培养: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由李培根、倪光南等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中心的研发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指导。
“关键软件基金俱乐部”成立,金融赋能科技创新
与此同时,为解决工业软件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钱”的问题,在江苏省工信厅的指导下,“关键软件基金俱乐部”也应运而生。该俱乐部由江苏省软件人才基金会、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南京紫金投资集团、东北证券南京公司、元禾重元基金等众多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俱乐部的目标是探索建立软件成果转移转化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这意味着将为工业软件的研发、孵化、推广和商业化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最后一公里”,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总结:
2024南京软件大会暨工业软件供需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在推动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和加速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汇聚顶尖人才、成立创新中心、组建金融服务平台,南京正在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工业软件发展生态,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