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增长新引擎:十大工业重点行业稳增长综合策略解读

   2025-09-15 工业品商城10
核心提示:近期,关于工业重点行业的稳增长系列方案密集落地,预示着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正在聚合,旨在巩固和夯实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从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到机械、轻工业等,多个对GDP贡献显著的行业均纳入了政策扶持的视野,通过“政策合力”与“供需发力”,共同推动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宏观视角:工业经

 近期,关于工业重点行业的稳增长系列方案密集落地,预示着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正在聚合,旨在巩固和夯实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从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到机械、轻工业等,多个对GDP贡献显著的行业均纳入了政策扶持的视野,通过“政策合力”与“供需发力”,共同推动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宏观视角:工业经济的稳健复苏与发展态势

 今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总体保持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持续稳步扩张,显示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降幅逐月收窄,表明生产效益正在逐步改善。

 相关负责人强调,尽管在工业经济的恢复过程中存在一些曲折,但其增长态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持续回升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为进一步巩固这一趋势,相关部门针对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这十大重点行业,系统性地制定了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战略考量:为何聚焦这“十大行业”?

 选择这十大行业作为稳增长政策的重点,主要基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关联性和带动性”等几方面重要考量。这十大行业合计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0%,它们普遍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特点。因此,“稳住这些重点行业,基本上就稳住了整个工业经济的“基本盘”。”

核心策略: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形成政策合力

 为了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及业内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稳增长的举措核心在于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并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

一、 需求侧:激发内生动力,扩大有效需求

需求侧的策略核心在于恢复和扩大重点领域的需求,促进投资、消费、出口的协同发展。

• 扩大有效投资:

• 充分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 有序推动石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投资动力。

•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 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的“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

• 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下乡活动,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高附加值产品。

• 加快工业母机、高端医疗装备、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满足高端化、智能化消费需求。

• 特别关注“一老一小”市场: 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大力推广教育类、模型类、户外及运动类婴童用品。据测算,老年用品市场规模巨大且增速可观,婴童用品也是市场热点;通过优化这两类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旨在挖掘新的增长点,拓展需求空间。

• 拓展出口市场:

• 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供需对接平台,鼓励企业根据国际需求加大研发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巩固工业产品的出口。

• 抓住“新三样”出口强劲的趋势: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明确鼓励企业加快研发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产品,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

二、 供给侧:优化供给体系,激发内生动力

供给侧的策略重点在于搭建并优化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具体表现在稳产业、育企业、建标准,以增强产业的韧性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 在石化化工、有色金属、汽车等方案中,明确提出加快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关键要素保障水平,加强重点产品的保供稳价。

• 细化具体举措:

• 轻工业领域: 支持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照明电器、化妆品等行业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新型产业集群。

• 汽车领域: 支持车用芯片、固态电池、操作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攻关及推广应用,突破关键零部件瓶颈。

• 电子信息制造业: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服务器等领域,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全面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 聚焦薄弱环节和高端供给: 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快关键材料设备、工艺等薄弱环节的突破,保障高质量产品供给。同时,将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以集群培育和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推动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优化的布局。

常态化沟通与政策优化

 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相关部门将加强与发改委、商务部等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政策合力。与此同时,还将根据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研究和谋划后续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与制造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将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加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力。

 当前正值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这些综合性的稳增长措施,旨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的目标,最终促进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