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国制造业脉搏:供需双升下的隐忧与政策着力点

   2025-09-15 工业品商城1
核心提示:8月份的中国制造业经济数据描绘出一幅喜忧参半的图景。从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分项数据来看,制造业的“供需两端”均呈现出积极的恢复态势,生产与新订单指数双双重返扩张区间(高于50),显示出市场正从短期的低迷中逐步走出。供给与需求:内生动力有所恢复,外需仍显疲软数据显示,在整体市场景气度回升

 8月份的中国制造业经济数据描绘出一幅喜忧参半的图景。从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分项数据来看,制造业的“供需两端”均呈现出积极的恢复态势,生产与新订单指数双双重返扩张区间(高于50),显示出市场正从短期的低迷中逐步走出。

供给与需求:内生动力有所恢复,外需仍显疲软

 数据显示,在整体市场景气度回升和销售订单转暖的拉动下,尽管部分企业受到高温天气影响而调整了开工时间,但制造业的整体产量较上月有所增长。这一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品类和投资品类制造业,其产量和需求均出现上升。然而,中间品类制造业的表现则相对平稳,产量大致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供需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依然是制造业面临的主要挑战。8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然在收缩区间小幅回升,但其绝对值显示,整体出口需求依然处于下滑态程。消费品、投资品和中间品三大类别的出口需求均未能摆脱下行趋势,反映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持续压制。

就业市场:扩张信号显现,消费品领域尤为亮眼

 供求关系的改善直接传导至就业市场。8月份的就业指数,在经历了7月份的轻微收缩后,时隔六个月首次升至扩张区间(高于50),并且达到自2010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积极变化表明,企业的扩张性生产计划成为支撑当前用工回升的关键。其中,消费品制造业领域的用工情况改善尤为明显,显示出该领域在当前经济复苏中扮演了重要的就业“稳定器”角色。

采购活动与库存:审慎扩张与价格上涨的博弈

 制造业的采购活动在7月份的轻微收缩后,于8月份重现扩张态势。然而,原材料库存指数却出现了同步下降,跌入收缩区间。这一现象背后,是企业对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表现出的审慎态度。部分厂商表示,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导致其不敢贸然增加库存的主要原因。另有企业指出,销售的相対疲弱也使得它们不愿过多积压库存。

 另一方面,8月份原材料供应情况有所改善,供应商产能充裕,交货速度加快,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因此从反弹状态转为扩张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生产瓶颈。

价格传导与利润压力:成本上升,但议价能力受限

 8月份,以金属为代表的部分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上涨,直接推升了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使其自4月份以来首次回到了临界点上方。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正在面临上行压力。然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商的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尽管成本有所上升,但当月的出厂价格指数仅在收缩区间内小幅回升,显示出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的迹象。

市场预期:乐观情绪降温,潜在负面循环隐现

 尽管8月份的PMI数据显示出制造业景气度的整体改善,但企业家们对未来一年的增长预期却有所降温。8月份的生产经营预期指数降至近11个月来的最低点。这种乐观情绪的减弱,主要源于部分企业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的担忧。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指出,8月份中国制造业景气度的改善,是在出口不振的背景下,供给、需求、就业指数均实现扩张的积极信号。然而,内部需求不足和弱化的市场预期,可能正在形成一个更长期的负面循环。叠加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政策着力点:稳预期与增收入,巩固复苏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 稳定市场预期 和 增加居民收入 成为施策的重点。以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为背景,相关支持政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加。政策的重心应在于提振企业家的信心,通过更有效的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潜力,从而巩固来之不易的制造业复苏势头,并通过内生动力的增强来抵御外部风险。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