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推动电网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优化配电网结构,提升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此外,应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需求;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动电动汽车等新型用能方式的普及,以实现“电能替代电力消费”。因此,建设高效、智能的现代配电网成为必然选择,对现有电力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尹忠东教授指出,单靠现有配电网已难以满足新基建带来的发展需求,配电网的智能化升级势在必行。这包括基础的元器件、配电柜等一二次设备的升级,还需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配电管理系统(DMS),以及物联网平台和数字化应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配电网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一过程能够保障配电网的安全、可靠、高效和低碳,对于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期的各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构建智能化的能源生态系统,必须拥抱“互联网+”,推动数字化生态圈的形成。智慧电网作为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的代表,已成为国家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尹忠东教授强调,配电网是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负荷及广大用户的直接连接媒介,直接服务于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政府及社会。新基建为配电网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产业链层面,配网变革不仅是单一企业的努力,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参与。施耐德电气的观点是,数字化转型应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构建共享平台,打造生态系统。通过推行全球范围内的EcoXpert合作伙伴认证计划,覆盖智能配电、智能楼宇、能效管理等多个系统,整合领先的厂商、技术提供商和终端用户,深入理解用户需求,提升技术与服务能力,提供一体化的智能配电解决方案,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施耐德电气凭借百年的自动化和能源管理经验,坚信能源的获取与利用数字技术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其目标是通过创新的配电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能效,保障安全与可靠性,实现资产利用最大化和系统自愈能力增强。在这一过程中,设计院、总包和分包商、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等多方需形成健康有序的生态圈,将各自优势有机结合。只有协同合作,发挥各方的功能与潜力,才能应对配电领域的变革需求,推动行业的持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高效智能的现代配电网,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是我国电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能源安全和智能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互联网+”战略和能源互联网目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