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板瓦楞纸包装行业作为典型的中游行业,以上游造纸企业生产的箱板瓦楞纸原纸作为原材料,将瓦楞纸箱产成品提供给下游食品饮料、电子、家电等消费领域公司以及物流快递公司。
虽然目前造纸行业供需基本平衡,但各细分市场发展尚不均衡,结构性缺口尚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电子商务带来了发展机遇,人们对网络购物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大量的快递包装需求给公司主要产品所在的箱板纸、瓦楞纸细分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该细分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存在供需缺口。
箱板纸和瓦楞纸是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占总量近五成。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箱板纸、瓦楞原纸产量合计4250万吨,消费量合计4558万吨,存在缺口近308万吨,近10年来,年均缺口达111万吨。
由于原材料中原纸成本占了纸箱可变成本的70%以上,原纸的价格是影响瓦楞纸箱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的主要因素,瓦楞纸箱行业与上游造纸行业的联系紧密。目前造纸行业虽然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但由于近年来环保核查的压力增大,大量不合格的中小造纸厂产能被淘汰,市场出清后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相对于集中度较低的瓦楞纸箱行业,集中度较高的上游造纸行业议价能力较强,且上游造纸企业主要采取成本加成的方式定价,来自进口废纸、煤炭等大宗商品的涨价压力容易转嫁给下游纸箱生产企业。
2016年底以来,受国际废纸、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叠加环保压力下大量中小纸厂限产、关停的影响,原纸价格波动加剧。以全国高强瓦楞纸的市场价格走势为例,2016年底高强瓦楞纸价格较年初上涨超过50%,随后进入2017年短暂回落后又进入新一轮的疯涨,至2017年10月达到高峰后又迅速回落。因此,2016年底至2017年经历了两轮原纸涨价潮。而进入2018年以来,虽然原纸价格仍持续波动,但震幅较2017年大幅减弱。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瓦楞纸箱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十分迅速。早在2003年,我国便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瓦楞纸箱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统计,2018年,我国瓦楞纸箱产量为2733.46万吨,占当年纸制品产量的49.00%。
注:中国包装联合统计的行业瓦楞纸箱产量数据为规模以上企业瓦楞纸箱产量数据。
受限于瓦楞纸箱产品的销售半径,瓦楞纸箱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生产基地附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地区占了近70%的份额。近年来,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制造业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带动包括瓦楞纸箱在内的纸包装行业新建产能向中西部转移,行业的地域布局渐趋合理。近年来,行业龙头企业合兴包装、界龙实业等纷纷在中部湖北汉川、西南成都地区投资设厂。
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瓦楞纸箱行业完成产量2733.46万吨,同比下降3.99%。产量排在前五位的地区是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江苏省、四川省。其中广东省完成累计产量418.76万吨,占比15.32%,同比增长9.54%;浙江省完成累计产量312.89万吨,占比11.45%,同比下降20.87%;河南省完成累计产量224.89万吨,占比8.23%,同比增长8.87%;江苏省完成累计产量210万吨,占比7.68%,同比下降8.71%;四川省完成累计产量191.82万吨,占比7.02%,同比下降5.29%。
2017-2019年,我国瓦楞包装行业产品进口金额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加速。2017年,我国瓦楞包装进口金额为40.87亿美元;2018年,我国瓦楞包装进口金额为38.64亿美元,同比下降5.44%;2019年1-11月,我国瓦楞包装进口金额为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42.70%。
从进口产品结构来看,2018年中国瓦楞包装行业进口额多的产品为“未漂白的牛皮纸或纸板及瓦楞纸或纸板”(税则号:47071000),2018年进口额为325139.34万美元,所占比重为84.14%。位列2018年中国瓦楞包装行业进口额第二位的产品是“其他瓦楞原纸”(税则号:48051900),2018年进口额为47925.82万美元,所占比重为12.40%。位列2018年中国瓦楞包装行业进口额第三位的产品是“半化学的瓦楞原纸”(税则号:48051100),2018年进口额为5825.21万美元,所占比重为1.51%。
2018年9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的公告》。其中,瓦楞原纸、箱纸板、部分特种纸原纸、纸制品,进口税率从原来的7.5%下降到6%,有望继续拉动箱板瓦楞纸等包装纸进口量的增长。除纸和纸板、纸制品外,生产纸浆和造纸设备的关税也从8.4%下降到8%。我国造纸机械设备对国外市场的以来程度较高。因此,造纸设备的关税降低,对纸厂新上项目和技改来说,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