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标准化:破局“卡脖子” 构建工业数字化基石

   2025-08-01 工业品商城90
核心提示: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知识、流程的程序化封装与复用,兼具工业属性和软件属性,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作为工业技术和软件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软件在需求、知识、应用等方面高度依赖庞杂的工业技术体系。其标准化工作需要全面覆盖门类繁多的工业行业,以系统、全面地体现工业技术的独特特点。当前,我国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知识、流程的程序化封装与复用,兼具工业属性和软件属性,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作为工业技术和软件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软件在需求、知识、应用等方面高度依赖庞杂的工业技术体系。其标准化工作需要全面覆盖门类繁多的工业行业,以系统、全面地体现工业技术的独特特点。当前,我国工业软件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标准体系缺失、标准零散,这导致了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以及体系化发展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一、 挑战与困境:工业软件标准化滞后的深层原因

  1. 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当前,我国工业软件的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严重缺失,导致工业软件产品之间的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不兼容、数据互联互通困难等问题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工业软件产品多达两万余种,产品数量庞大,且采用的数据格式超过数百种,这些标准数量繁多且差异较大,缺乏通用性。不同工业软件产品之间、不同企业开发的同类软件之间,甚至同一企业不同版本的同一软件之间,数据格式均难以兼容。这种不兼容性构建了数据流通的壁垒,形成了大量的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不同产业之间以及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数据要素的价值难以有效释放,成为制约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瓶颈。

  2. 技术壁垒与生态垄断: 国外巨头的事实标准

    为巩固市场主导地位,部分国外工业软件巨头纷纷利用其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制定事实标准,进而提升工业企业用户对其产品的依赖度,并构筑各自的封闭生态圈。尽管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工业软件应用场景,但却长期缺乏在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领域的相关标准。现有少量工业软件国际标准多为通用的ISO基础标准和主流软件专用的事实标准,仅涉及部分数据格式及文档规范标准,且主要由国外工业软件巨头主导制定,核心关键技术标准通常不对外开放。 这种“被动遵循”的现状,使得核心关键技术标准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 突破“卡脖子”困境的严重障碍。

  3. 标准供给不足: 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目前,与国内工业软件密切相关的标准数量整体偏少,且分散于不同的标准化组织,难以满足当下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可用性需求。 尽管我国在工业软件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基础,并制定了与工业软件相关的过程与方法标准,但依然缺乏通用基础、产品、测试验证、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等关键标准。特别是缺乏针对工业软件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标准化工作尚未形成统筹推进的有效机制,这不利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协同发展。

二、 标准化需求迫切:驱动工业软件产业发展

 伴随国内工业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其标准化工作提出了 迫切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

  1.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升级的协同需求

    随着工业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加速融合,工业软件产品和技术也在不断快速发展。 我国现已发布的与工业软件相关的国家标准中,除了与制造业相关的技术产品文件、工业数据交换、软件工程等领域外,其他专门针对工业软件的通用基础、产品、测试验证、及行业应用等方面的标准,远不能满足当前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当前技术创新实际,加快制定先进适用的标准,提升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业软件产业的需求。

  2. 破除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

    当前,我国工业软件的数据与接口格式标准化程度不高,这导致了数据流通不畅、信息难以共享的难题。国内大量软件研发公司、高校、研究院所等都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软件,例如CAE核心求解工具,但它们普遍采用自定义的数据接口格式,或者依靠与国外特定软件的接口转换模式。 这种做法导致不同软件求解器之间的数据不兼容、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在复杂产品研制过程中,无法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自上而下的自动迭代,显著降低了产品研制效率。通过制定并推广统一的产品数据格式标准和产品间接口标准等, 可以在不同工业软件之间建立有效的数据连通,打通工业软件领域的信息“孤岛”,从而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业务和数据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工业软件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 应用牵引,促进产业生态发展

    现行的标准体系往往以采标ISO、IEC为主,侧重于工业相关的过程、方法标准。 面对快速发展的工业应用市场,更需要加强产品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标准的有效供给。例如CAE软件领域,国内许多公司、高校等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CAE软件,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软件测评标准。如果没有统一的功能、性能等测评标准,势必会加大软件厂商与需求方之间的沟通成本,不利于建立一个有序、健康的产业环境。

三、 工业软件标准化的未来展望与战略意义

 因此,开展工业软件标准化工作正逢其时。通过汇聚业内骨干单位,提高工业软件标准化工作的行业影响力,使标准化工作与当前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形成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和规范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工业软件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工业软件标准化的成功推进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 更将为构建开放、互联、高效的工业软件生态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