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被理解为中国版工业4.0,在此之前,德国曾在《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中提出过工业4.0的理念。据了解,该战略为德国当时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费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至国家级战略。
在工业4.0的时代,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的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借着未来5-10年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创新制造、创新服务还是创新品牌、创新价值,都离不开创新设计。
工业4.0,需要怎么样的创新设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昨日在2015中国(浙商)创新设计高峰论坛暨“和丰奖”颁奖典礼上表示,我国的创新创造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是薄弱的,许多企业还是以OEM等跟踪模仿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核心技术缺失,更缺少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经营服务新业态、缺少著名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
在路甬祥看来,实施“中国制造2025”,向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向“两个中高”转换攀升,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要继续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更需要鼓励自主原创、创新设计,突破基础、核心技术,促进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经营服务新业态、创造著名的跨国企业和国际著名的品牌。
路甬祥认为,传统发展使我国经济和经济制造处于全球经济产业价值链的低中端,我们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更不是一个设计和创造的强国。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将从注重经济发展总量转变为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将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将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转变为依靠改革创新驱动,从依靠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依靠不断提升的创新创业人才优势。
路甬祥指出,在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科技与产业创新,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将呈现出以下的新的特征。今天和未来的设计研发、制造服务、经营管理等不仅处于物理环境中,同时还处于全球信息网络环境之中,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信息知识大数据成为最有价值的创新资源;全球宽带网络、智能交通物流、云计算、云存储等成为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最重要、最关键的基础设施。
此外,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在论坛中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个推出以后,引发了大家对物联网、互联网的应用的高度关注,也启动了互联网、物联网与传统的三大趋势,要和传统产业相结合,这是一大趋势
“我们现在讲工业4.0,包括我们工业制造的中国2025,我认为主要制造物联网,这也是主体、基础与主攻方向。物联网广泛适用于传统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怎么运用呢?它的销售系统,电子商务还是要搞的,它上阿里巴巴就好了,不用搞自己的一些产品营销的。它的内部制造,用一个物联网就行了。因此,我们要注意把它的使用方式也注意研究好,这样,我们才能给99%的中小企业提供真正用什么样的网络,应该用什么样的网络就用什么样的网络,这样才能减低他的成本,提高他的效率,加速他的应用推广。”毛光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