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节点,境内森林覆盖率51%,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屏障。
来到湖州,就会被这个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吸引: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澈见底的湖水,沁人心脾的空气与一幢幢厂房在蔚蓝天空下相互辉映着,一切显得那么得美妙和谐。
谁能想到,曾经的湖州以纺织和建材为两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湖州是如何实现这一蜕变的?不禁引人好奇。
“绿色智造是湖州制造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湖州市副市长李上葵向中国新闻网记者道出了个中奥秘。
李上葵介绍道,十多年来,湖州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不断探索和实践把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入经济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子,工业经济增速一直走在前列。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湖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1%、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0.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3.8%,增速分别位居浙江省第二、第二、和。其中,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
说起湖州的制造业,不得不提浙江久立特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生产的工业用不锈钢及特种合金管材、管件销量多年居国内首位。“干净、整洁、高科技、环保”,是中国新闻网记者参观完公司后的印象,工厂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众多器械,却不见一点垃圾,也闻不到一丝异味。
“我们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兴建自动化污水站,进行废水改造;面对废气,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研发基金,开发酸雾抑制品;为了杜绝二次污染产生,我们委托资质单位定期清洗危险固废。”久立特换热管厂副厂长钱超介绍说,公司还十分重视节能减排,所有生产设备全部采用配输天然气,减少温室气体、有害气体的排放。
久立特只是湖州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可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壮士断腕的决心。近年来,湖州全面改造纺织、建材两大传统产业,重拳治理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四小"行业污染,累计关停低小散企业1900多家,腾出110余万吨标准煤的用能空间。
此外,湖州着力推动德清纺织、长兴蓄电池、安吉椅业等传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更是在新能源电池、物流装备、电梯等领域培育了一批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湖州形成了以“低碳、、智能+绿色、循环、清洁”为主导的“3+3”特色产业体系。“十二五”末,“3+3”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10.5亿元、规上工业利税221.6亿元、规上工业利润14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