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进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随着物流市场的快速发展,物流机器人的应用加速普及。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物流机器人可以分为AGV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器人以及配送过程的无人车和无人机。其中AVG是一种移动运输设备,主要用于货物的搬运和移动,目前广泛应用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搬运环节以及港口的集装箱自动搬运;分拣机器人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等系统和多功能机械手等设备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码垛机器人用于纸箱、袋装、罐装、箱体等各种形状的包装物品码垛,包括直角坐标机器人、关节式机器人等。
日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年度《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 2018年全球机器人年销售额为165亿美元,中国占据了大市场份额。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2018年专业服务机器人的销售额增长了32%,达到92亿美元,其中,自动引导车辆(AGV)等物流系统占总销量的41%,占比大,全球销售物流系统近11.1万台,比2017年(6.9万台)增长60%。
细分到物流机器人市场,2018年物流系统的专业服务机器人总销售额约为37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53%。IFR表示:“大型电子商务公司的仓储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了非制造业企业使用物流系统的趋势。”
此外,根据此前市场研究公司Tractica预测,到2021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到224亿美元,由此可见,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好。
“物流行业是整个经济体的赋能者,比其他行业有更多的机会……物流总费用占GDP很高,达到15%,每一个点的节省创造大概九。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参与到每年的九千亿增值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不断为这个行业持续投入的原因。”红杉资本副总裁于瀚清在2019年9月召开的“快运物流与供应链”主题论坛中如是说道。
1.电子商务、新零售发展需求推动
事实上,快递物流正成为拉动物流机器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上半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仍高达21.6%,电子商务继续承担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在10月9日第50届世界邮政日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报告称,“我国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超过50%”。2018年我国邮政业业务总量完成12345.2亿元,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790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26.4%和19.4%。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507亿件,同比增长26.6%,已连续五年稳居世界。
除此之外,电子商务订单处理也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高时效”的特点。特别是“新零售”概念的推出,对仓储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要想率、低成本地履行订单,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物流机器人的应用提出强烈需求。基于机器人的“货到人”方案可以完成补货、整箱拣货、拆零拣选、退货等物流作业,近年来需求巨大。
2.人口红利失效,劳动力成本激增
“物流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如何通过物流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是大部分企业的迫切需求”,有业内人士指出物流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本质。
当前,中国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物流业面临人工成本和人员缺口的巨大压力,提高物流自动化水平无疑成为选择物流赛道的企业的生存发展路径。
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制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自动化水平提高提供了基础设施的保障。
劳动人口总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3.强大的国家政策支持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我国在“十三五”对智能制造高度重视,2017年6月工信部主导“仓储机器人及智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此后一系列物流领域的相关政策频繁落地。
2018年以来,国务院《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都表明国家鼓励物流企业积极采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快件自动分拨和快速转运,全面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作业效率。
没有机动车辆的轰鸣,没有工作人员的频繁走动,只看到自动导引车快速移动、码垛机器人在举重若轻地搬运货物、无人车和无人机完成“后一公里”的配送――曾经想象中的“智慧物流”已经开始慢慢渗透于日常人们的生活。
在智能物流逐渐被市场认可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其中,试图在这千亿市场中分一杯羹,这也是越来越多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原因。
不过,“长远来看,当前智慧+物流现在依然处于早期阶段。”李梅称,“各大物流公司,首先研发、配备的是智能分拣机器人,然后是仓储以及无人机,应用场景看,末端无人配送技术将成今后几年大家关注的焦点。京东、美团都在研发使用不同性能的无人配送物流车。”
菜鸟物流:阿里收购申通,入股中通、圆通,形成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为了打造无人仓,除了投资心怡科技和快仓,菜鸟还自研了一套柔性自动化技术,在2019年1月22日推出南京全国机器人分拨中心。在百台机器人把控下,可实现大件包裹在整个分拨中心内全程可控、智能识别以及快速分拨。
据悉,该机器人分拨系统可处理超过九成商超类包裹,比传统人力分拨效率提升1.6倍。更引人关注的是,在国家科技部公示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项目中,未来的物流机器人也是由菜鸟牵头研发。
京东物流:京东物流除了在2018年公开无人仓的建设标准,其不同层级的无人仓数量达到50多个,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广州等多地。而以X事业部为核心研发的分拣AGV、叉车、货架穿梭车达到近10种,其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已是传统人工5-6倍。京东投资马路创新以扩展物流机器人布局,目前,京东的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已经进入到了常态化运营。
苏宁物流:苏宁打造的“场景互联网+智能供应链”,涉及无人仓储、无人车、AGV机器人等。2018年,苏宁物流在上海、济南已经投入使用机器人仓库,通过机器人和人“搭档”,实现“货到人”拣选。
美团物流:美团历时3年研发出“超脑”即时配送系统,目前,“超脑”即时配送系统可实现每小时路径规划29亿次,平均0.55毫秒为骑手规划1次路线,平均配送时长30分钟以内。
除此之外,快递巨头公司也纷纷对智能物流做出快速回应。
比如,顺丰日常已采用工业机器人分拣方式,在2018年3月就获得了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近日还推出自研的楼宇配送机器人,可以自动进电梯,配送到家;德邦针对大件快递搬运研发出外骨骼机器人,用机械臂和爬楼机等来代替人工搬运,解决“后一公里”的无人机已经试飞,“德邦小D”快递无人车也已在部分城市推出;申通从2009年就开始启用AGV小黄人技术,年整体降低成本达到300万,目前在上海青浦建立了10万平方米的智能分拣中心,集成各种IoT和5G技术以提升分拣效率。
在各大物流巨头公司的战略中,末端无人配送物流车将是今后关注的焦点。
在“2019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末端无人配送物流车是物流机器人展馆的主推展品,京东物流、美团外卖等都推出了不同性能的无人配送物流车,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电商、物流巨头都已提出明确的无人机战略规划,加快布局无人机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