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目前我市成功打造了一批在行业内具有性和代表性、信息化应用较为全面、综合集成水平高、模式创新突出、融合程度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江铃、洪都航空、南昌欧菲光、正邦、江中药业、李渡烟花、弘益药业等企业更是成为全省“互联网+工业”技术应用的示范单位。
李渡烟花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烟花生产企业,1987年产品开始出口国际市场,影响日渐扩大。按照相关规定,出口烟花产品的码放装箱,必须在省商检局工作人员的可视监督下进行,因而在从1987年到2007年的20年时间里,该公司每年不得不投入相关接待费用上百万元。
2007年,该公司投资80万元在包括成品总库在内的19个重要工序环节安装了全球眼监控系统,并建立了物物相联的工业物联网系统,从而实现了对企业生产全流程监督的远程可视化。现在,政府监管部门对烟花出口货柜装箱的监管只要在办公室里“运筹帷幄”,一样如同亲临现场。江西省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国胜说:“有了‘互联网+工业’的技术手段,我们每年节约了大笔开支,效率却更高了!”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工业”是新常态下实现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新机遇。把互联网“+”进先进制造业,是南昌实现产业强起来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由“南昌制造”向“南昌智造”转变、实现弯道超车的重大机遇。根据相关规划,我市2020年将建成10家以上“互联网+工业”龙头企业和50家以上集群企业,产业链条协作配套将更加完善,“南昌智造”产值规模将达270亿元。
“互联网+工业”方兴未艾,两化融合任重道远。记者了解到,在先期参与工业信息化建设的龙头企业中,许多企业已经收获了互联网工业带来的巨大红利。江铃通过信息系统中的集成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围绕产品研发、产、供、销、存等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业务协同,减少了库存、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从产品到下游部门的功能衔接和完整的设计变更管理,该公司能确保从产品到下游制造、物流、采购等部门的物料清单的一致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因数据源不一致及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物料呆废成本,并使对客户需求响应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