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技术门槛很高,且难以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掌握,具备学术知识及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才是企业争抢的目标。知识型、技术型人才可复制性差,可替代性差,因此企业在追逐人才时通常处于被动状态,更出现高薪难求的状况。
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创业不久的中国人工智能(AI)相关企业2017年融资额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中国企业向面部识别和AI处理器的开发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而在zhuanli和论文动向方面,中美也在展开竞争,给人以技术的竞争已进入中美两强时代的印象。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詹姆斯·刘易斯表示,人才短缺可能成为中国实现人工智能梦想的大障碍。“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但中国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培养和发展技术人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AI人才缺失的根本原因除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出人意料之外,相关学科重视不够、AI人才培养不足也难辞其咎。
“人才的培养、关键技术的掌握是新一代人工智能落地的必要条件。”在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培育体系尚未建立,我国人工智能学界倡导多年的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问题仍待解决,核心技术人才梯次无法形成,海外优势人才被欧美机构抢走。”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从论文发表数量来看,华人作者的领先优势日益明显。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从2014年开始超越美国。
此外,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被业界解读为“中国迎来AI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规划》也明确指出我国AI发展在人才方面面临的严峻态势:“人工智能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并提出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人才”。伴随巨大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中国有望吸引更多人才来华从事人工智能行业。
人工智能就像一位不速之客,它的出现把我们的生活带入了一片新的天地,也让我们被迫放弃许多曾经拥有的东西,甚至还会让人类面临身份危机,不断追问人类存在的意义。毫无疑问,在诞生的60多年里,人工智能所取得的每一次突破,都重新定义了自己,也重新定义着人类的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升温,人才的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未来,人工智能的竞争将会发展为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的争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