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NASA还在地球上的人工智能项目吧!NASA正联合谷歌开展一项人工智能无人机的研发项目,此前还曾举行比赛,让人工智能和人类同时驾驶无人机同场PK。好消息是,终还是人类取得了胜利,但是过程非常波折。NASA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这项竞赛是对两年来对无人机驾驶技术的一次总结。
重点来了,NASA显然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其做到更多,无论是在探索宇宙还是在分析数据上。据悉,NASA的科学家正在试图在探索太空的机器上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因为这意味着那些探测器将具有识别不同物体状态和进行自我决策的功能。而在离地球更近的地方,NASA在其地球观测1号卫星上也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此外,NASA对探索木卫二、土卫二这些“海洋世界”的卫星非常感兴趣。早期研究表明,NASA可以把一艘潜艇投放到任何一颗卫星上的海洋中。而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潜艇可以找出安全路线,成功完成任务。还有,在NASA的彗星漫游项目中,同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身影,NASA准备利用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这项任务,以更有效地挑选目标并将观测数据传回地球。
无论是发现开普勒-90i,还是举办人工智能无人机比赛,NASA的合作伙伴都是谷歌。人们不禁质疑,难道NASA已经成为了谷歌的“子公司”,净给谷歌干活?其实不是的,谷歌只是NASA众多合作伙伴中的一个。
早在2010年,NASA就积极寻求和波士顿大学合作,希望在机器人探测中加入人工智能大脑。后来从波士顿大学诞生的企业Neurala为NASA开发了火星大脑,使其火星探测器可以利用传感器快速识别周围物体。从此,NASA的科技之路开始不断加速。
如今,除了谷歌之外,英特尔、波音、SpaceX等企业都是NASA重要的合作伙伴。其中,英特尔扮演的角色比较类似于谷歌。NASA与英特尔主要的合作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同样是NASA提供数据,英特尔来进行机器算法训练。不过略有差异的是,NASA和谷歌的合作大多倾向于宇宙探索,而和英特尔的合作更多趋向于维护宇宙安全。
在人类的太空活动中,人工智能正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未来更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人工智能技术会受到NASA的重视,被用来进行一系列探测与分析工作呢?
首先,由于太空探索活动成本巨大、难度系数也相当的高。因而,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项目成本,免于承担载人探测的风险,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正愈发被青睐。其次,由于NASA相当一部分的工作是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而这恰好也是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
其实,NASA不仅将各项高科技积极利用于太空领域,同时也积极将应用成熟的科技转化为民用市场的新商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太空活动中得到了足够的“考验”,获得了新的完善与进步,这些技术将会反哺于民用市场,改善我们的生活,走到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