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上海国际导航产业化与科技发展论坛暨国际个人导航与娱乐产品展示”会上,一位连续两年参展的内容提供商对媒体表示:“一年之间就冒出了这么多车载导航产品!这个论坛去年的参展商不超过200家,今年一下子增到了400多家。车载导航电子产业化已经到了迸发边缘,预计在2006年、2007年会全面产业化。”
如果你正在倒车,突然间车却停下来。打开车门,你发现邻居3岁的女孩跌倒在你的车旁。谢天谢地,多亏车上安装的“路障检测系统”,否则你永远也不可能看到她在那个地方,很容易从她身上碾过去!上路后,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一份彩色地图,如有修路的地方就闪红色,有事故闪紫色,畅通无阻闪天蓝色。如果无意间开进交通堵塞地带,电脑会很有礼貌地告诉你另外一条路线。如果车上有哪位错过了早餐,电脑会寻找一个汽车餐馆,那里不会排太长的队。
以上所列举的,正是当今汽车设计师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美国太阳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科特·麦克尼利对汽车市场非常热衷,但太阳公司还是落在了老对手微软公司后面。微软公司研制的基于“视窗CE”的汽车电脑取代了传统的汽车音响。这种装在仪表板上、显示屏仅有5英寸的增强型电脑,可以播放CD,搜索无线电台,读取电子邮件,查找下一个约会地点并告诉你走哪条路最近。这种汽车电脑已经上市约一年。
导航产品产业链主要由导航地图数据内容供应商、导航产品硬软件组成。从性质上看,导航产品可分为车载导航产品和个人导航产品两大类,前者是针对车辆而言的以车载导航仪为平台的导航产品,后者则是针对行人的以个人导航终端如PDA、智能手机及手持导航仪等为平台的导航产品。
目前中国的导航产业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国际OEM(前装配套)市场正被几家著名厂商所垄断。其中之一是西门子VDO,据该公司一位高层介绍:“现在导航电子系统GPS最高利润率在日本达50%,欧洲达20%~25%,美国达10%。而中国车载导航只占整个汽车市场的5%不到。”
因此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导航产品在中国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富矿”。
由于之前受到了较大的政策限制,导航电子地图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导航产业发展的瓶颈。部分国内企业只好“曲线救市”,先攻打国外市场再回攻国内,成立于2002年7月的上海梦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梦擎科技)便是一例。“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模式,由于梦擎科技的前身做地图数据,有较好的基础,所以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欧洲和新加坡市场的势头不错,现在开始着重开发国内市场。”有业内人士说。
目前国家测绘局行业管理司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范,以期促进该产业的大发展。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产业化司副司长廖小罕表示,根据保守估计,中国到2010年车载导航将达35万台,乐观估计则可能达到100万台,日本方面则估计中国到2007年将达60万台。此外,导航产品配合实时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如基于欧洲的TMC或日本的VICS)可实现动态导航,目前中国正在建设实时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在北京,欧洲的ERTICO协会牵头已与北京市交委实施了一个名为Danasty的示范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