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它们的机床改造作为新的经济增长行业,生意盎然,正处在黄金时代。由于机床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床改造是个"永恒"的课题。我国的机床改造业,也从老的行业进入到以数控技术为主的新的行业。在美国、日本、德国,用数控技术改造机床和生产线具有广阔的市场,已形成了机床和生产线数控改造的新的行业。在美国,机床改造业称为机床再生(Remanufacturing)业。从事再生业的著名公司有:Bertsche工程公司、ayton机床公司、Devlieg-Bullavd(得宝)服务集团、US设备公司等。美国得宝公司已在中国开办公司。在日本,机床改造业称为机床改装(Retrofitting)业。从事改装业的著名公司有:大隈工程集团、岗三机械公司、千代田工机公司、野崎工程公司、滨田工程公司、山本工程公司等。
产业集群成就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只是,这些产业集群的产品还多徘徊在低端产业链上,在自主创新方面尚有待提高。
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业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只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先进技术与资源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虽然通过招商引资,电气产业集群中出现了一些国外独资或合资企业,但绝大多数是以国内企业为主。这些国内企业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产品附加值不高,往往通过以量取胜,多数企业因缺乏自主创新而导致缺乏竞争力。
目前,国内中高压电器的高端产品市场,基本已被国外电气企业或其合资企业占领。虽说在低压电器领域,民族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小,但基本也局限于中低端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电气产业获利的方式往往是以高耗能为代价的,在目前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倘若再丧失了廉价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后果难以设想。
数控化改造的内容
机床与生产线的数控化改造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恢复原功能,对机床、生产线存在的故障部分进行诊断并恢复;
其二是NC化,在普通机床上加数显装置,或加数控系统,改造成NC机床、CNC机床;
其三是翻新,为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对机械、电气部分进行翻新,对机械部分重新装配加工,恢复原精度;对其不满足生产要求的CNC系统以最新CNC进行更新;
其四是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为提高性能或档次,或为了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更新或技术创新,较大幅度地提高水平和档次的更新改造。
数控化改造的优缺点
一,减少投资额、交货期短
三,熟悉了解设备、便于操作维修
购买新设备时,不了解新设备是否能满足其加工要求。改造则不然,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机床的加工能力;另外,由于多年使用,操作者对机床的特性早已了解,在操作使用和维修方面培训时间短,见效快。改造的机床一安装好,就可以实现全负荷运转。
四,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地基,不必像购入新设备时那样需重新构筑地基。
五,可以采用最新的控制技术
可根据技术革新的发展速度,及时地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提高设备质量和档次,将旧机床改成当今水平的机床。
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市场
我国目前机床总量380余万台,而其中数控机床总数只有11.34万台,即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到3%。近10年来,我国数控机床年产量约为0.6~0.8万台,年产值约为18亿元。机床的年产量数控化率为6%。我国机床役龄10年以上的占60%以上;10年以下的机床中,自动/半自动机床不到20%,FMC/FMS等自动化生产线更屈指可数(美国和日本自动和半自动机床占60%以上)。可见我们的大多数制造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加工装备绝大数是传统的机床,而且半数以上是役龄在10年以上的旧机床。用这种装备加工出来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档次低、成本高、供货期长,从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
进口设备和生产线的数控化改造市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1988年10年间,全国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就有18446项,大约165.8亿美元。
这些项目中,大部分项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有的引进项目由于种种原因,设备或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转,甚至瘫痪,使企业的效益受到影响,严重的使企业陷入困境。一些设备、生产线从国外引进以后,有的消化吸收不好,备件不全,维护不当,结果运转不良;有的引进时只注意引进设备、仪器、生产线,忽视软件、工艺、管理等,造成项目不完整,设备潜力不能发挥;有的甚至不能启动运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生产线的产品销路很好,但是因为设备故障不能达产达标;有的因为能耗高、产品合格率低而造成亏损;有的已引进较长时间,需要进行技术更新。种种原因使有的设备不仅没有创造财富,反而消耗着财富。
这些不能使用的设备、生产线是个包袱,也是一批很大的存量资产,修好了就是财富。只要找出主要的技术难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就可以最小的投资盘活最大的存量资产,争取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改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