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徐工的出口的确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019-08-14 工业品商城200
核心提示:近日,在2005年第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演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三“王”论剑的精彩一幕。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内忧

近日,在2005年第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演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三“王”论剑的精彩一幕。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昆东、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三位王氏董事长能够走到一起,进行观点碰撞,本身就很有看头。

  在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已不再是单纯某一门学科的发展,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多种先进技术的互相渗透和相辅相成的结果。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这样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技术。其实质是从系统观点出发,运用过程控制原理,将机械、电子与信息、检测等有关技术进行有机组合,实现整体最佳化。具体地讲,它是将微机技术引入到包装机械中。

   机电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包装机械的面貌。在这种包装机械中,微机作为它的大脑,取代了常规的控制系统。机械结构是其主体和躯干,各种仪器、仪表、传感器是其感官,它们感受各种包装参数的变化,并反馈到大脑(微机)中,各种执行机构则是它的手足,用以完成包装操作所必需的动作。

     比照两年前的风光,如今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增势趋缓的状态,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国际工程机械巨头进一步推进中国战略,加快在中国市场布局的步伐,试图通吃中国的产业链。面对跨国公司的步步紧逼,三位王氏董事长各自都有高招。他们表示要通过合作交流,共筑长城,撑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109日,在第八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上,柳工新标识正式对外发布。董事长王晓华把新标识的启用看成是柳工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立志让柳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的第一个国际品牌。在这一进程中,柳工同样面临着来自跨国公司的重重包围。王晓华详细介绍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静,他说,打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品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有坚定的目标、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和足够的耐心。

    1025日,徐工集团与全球著名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将获得徐工集团目前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85%的股权。这次并购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此次论坛上,董事长王民成了与会者和记者追逐的对象,一些同行对此不是很理解。王民说,这是利用外资打造民族品牌。协议中对保护沿用徐工这一民族品牌都有严格的规定,徐工是老企业,此次借助外资可减轻企业的历史负担,转换经营机制。“我们的策略是保住国内,开拓国际。”王民的这句话让同行感到宽慰,言外之意是说徐工不会在国内跟同行争“蛋糕”,而是把眼光投向世界。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