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100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中,第1位为德尔福公司,其汽车配套零部件全球销售额为264亿美元。第100位为卓越工业国际公司,汽车配套零部件全球销售额为50.6亿美元。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销量上与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存在着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我国开发和使用造纸化学品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发达国家造纸化学品的消耗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总产量的2%一3%,我国仅为0.6%。近几年,我国造纸化学品生产厂家有所增加,已达百家。但从生产规模看,除了几个品种产能可达到万吨级(如用量较大的改性淀粉等),其他均为百吨级和千吨级规模,而且一些与特种加工纸配套的化学品,因用量少,国内没有生产,仍完全依赖进口,供需矛盾突出。由于产品系列化程度不高,专用性不强,质量不稳定,技术含量及应用效果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国产造纸化学品的发展。
目前我国纸张和纸板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信息用纸、胶印用纸、医药卫生用纸等,而且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预计2005年国内纸和纸板的产量将达3500万t,造纸化学品的总产量也将达到30-37万t,销售额为巧15到20亿元;2010年国内纸和纸板的产量将达4000万t。若按造纸化学品需求量为纸和纸板产量的1%一2%来测算,届时造纸化学品需求量将达到35到40万t,而其中用于施胶、增强、助滤助留、脱墨、涂布及消泡等各类精细化学品的需求量将达12一16万。
供应体制
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即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整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要求汽车零部件厂商不断地与之相适应,提供优质廉价产品。由于整车厂日趋模块化和系统化采购,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从而使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系统逐渐向宝塔型结构演变,由顶级厂商对整条供应链负责管理,使得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经营单位做不到这一点。目前,占全国总数达65.5%的汽车零部件出口经营单位,出口金额在1万美元以下,形成汽车零部件出口的"散、乱、差"。
科技含量
当前,世界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把航天、航空和电子等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和总成,安全技术、电子技术、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仅在汽车产品中广泛应用,而且还延伸到开发设计、试制、生产以及管理等方面;不仅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还应用于系统总成。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主要还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产品。
信息传播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进入全球采购行列的最大瓶颈是信息传播渠道和效率的滞后。在国外,通常的做法是借助行业协会、同业评价、中介机构、专业报纸杂志和商务网等渠道来"拓宽瓶颈",同时邀请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协助执行和监督。在我国,跨国公司的采购人员发现,仅仅靠自己的力量在中国完成数十亿元的大宗采购,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认为,目前在中国采购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是,在巨大的中国市场撒网寻找合适的企业和产品,几乎等于大海捞针。因此,只有采用国际采购流程通行的全方位信息搜集法,才能让许多离国际市场仅一步之遥的国内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圆梦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