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新浪潮:中国工厂的“智慧之眼”如何引领全球新质生产力?

   2025-11-03 工业品商城6
核心提示:在全球经济的宏大舞台上,一股由智慧和自动化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正悄然汇聚,其核心焦点之一,便是中国工厂中闪耀的智能生产场景。近日,巴西《论坛》杂志网站的一篇报道,便将镜头聚焦于此,生动描绘了中国工厂如何通过应用先端技术,重塑生产力格局。在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

 在全球经济的宏大舞台上,一股由智慧和自动化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正悄然汇聚,其核心焦点之一,便是中国工厂中闪耀的智能生产场景。近日,巴西《论坛》杂志网站的一篇报道,便将镜头聚焦于此,生动描绘了中国工厂如何通过应用先端技术,重塑生产力格局。

 在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导引车(AGV)如同不知疲倦的舞者,以令人惊叹的精度和效率协同作业。数控机床在计算机程序的精准调控下,对金属、木材、塑料等多样化的材料进行一丝不苟的加工,每一次运作都展现着数字技术的卓越力量。而远在江苏南京的上汽大通MAXUS智能工厂,则将用户体验推向了极致。在这里,消费者能够从数以千计的配置选项中,在短短几分钟内“量身定制”心仪的车型,并且可以在下单后实时追踪生产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另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来自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宝武钢铁集团,他们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26年底,部署超过1万台名为“宝罗”的创新型机器人,这些由智能云平台驱动的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生产链条上的关键力量。

“灯塔工厂”与智能化飞跃:数智化升级的加速度

 “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智能制造如何深刻改变工厂运作模式的缩影。”《论坛》杂志网站评论道。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大量被誉为“灯塔工厂”、“无人化工厂”以及“智能工厂”的新型生产单元。这些工厂不仅是生产线上的革新者,更是行业发展趋势的引领者。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已经有421家工厂荣获了国家级的示范殊荣,更有超过1万家工厂在各级平台上被认证为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上海地区相关负责人的分享更是以一组惊人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趋势:当地已建成的智能工厂,平均生产效率实现了50%的飞跃,运营成本则平均降低了30%,并且显著带动了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这种生产率的飞升,正是“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经济体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最佳注脚。

全球瞩目:“机器人密度”的中国速度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速,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法国《回声报》网站在一篇深度报道中指出,中国工业的机器人化进程正以非凡的速度向前推进。从2011年至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交付量年均增幅高达2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12%)以及日本(6%)等传统工业强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超过29万台,这一数字分别是日本的6倍,美国的7倍,德国的12倍,法国更是高达40倍。到了2023年,仅中国安装的新型工业机器人数量就占据了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截至目前,中国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已超过150万台,这是欧洲的两倍之多。

“灯塔工厂”的智慧光芒:引领全球制造业新标杆

 当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底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时,人们再次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亮眼表现。在这21家新增的“灯塔工厂”中,竟有11家坐落于中国,覆盖了光伏、汽车、新能源等诸多高技术前沿领域。被誉为“世界最先进工厂”的“灯塔工厂”,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技术,并善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方位自动化和精准化管控。它们被业界公认为代表了全球制造业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最高水平。放眼全球,迄今为止已认定的153座“灯塔工厂”中,中国以62座的数量遥遥领先,成为当之无愧的“灯塔工厂”拥有最多的国度。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效率、成本与竞争力的多重提升

  文章提到,中国已经成功构建了全自动化的海港和大型仓储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借助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高效运作,几乎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显著提升了本土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此外,智能工厂和自动化农业综合体在中国已成为常态。在农业领域,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精细化作物监测以及精准施肥打药,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