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宛如一艘巨轮,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活力的双重驱动下,正稳步驶向更广阔的蓝海。多项关键数据指标的亮眼表现,不仅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凸显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
数据“点赞”: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势头强劲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强势回归扩张区间,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而从1至2月的数据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0.2%,这标志着此前全年下降2.3%的局面被成功扭转,实现了利润由负转正的 V 型反转。与此同时,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更为瞩目的是,服务机器人、充电桩、单晶硅等新兴产业产品继续保持着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中国工业经济不仅在稳步回升,而且呈现出向好发展的态势。在一系列旨在提振经济的政策陆续落地,以及国内外需求稳步回暖的双重利好叠加下,工业经济的向好态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
生产前线:订单饱满,技改投资加速
在山东泰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变压器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全速运转,一派繁忙景象。车间主任朱玉玉喜悦地表示,公司目前已接到超过6.2亿元的订单,全力保障交付。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的主力产品——箱式变电站和变压器订单持续井喷。凭借多年技术积累赢得市场的泰莱电气,今年更计划扩建6万平方米的厂房和智能产业园基地,为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较去年12月份有所加快。更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其中技改投资更是大幅增长15.1%。
工业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是工业经济稳步前行的重要驱动力。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0.2%,成功扭转了上年全年利润下滑的局面,为工业经济的持续修复起到了关键的“起跑”作用。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指出,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向好,对于稳定投资、提振市场信心、扶持经营主体至关重要。2024年工业企业利润的平稳开局,为整个工业经济的深度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活跃,新动能澎湃
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回升,显著带动了制造业企业的采购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PMI升至50.8%,远高于临界点。淘宝工业品平台的数据也显示,春节复工以来,平台工业品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0%。
淘宝工业品相关负责人陈业东介绍,五金、设备、电子电控等与生产紧密相关的专业物资,成为企业采购的核心需求,销量增速位居前列。这有力地证明了企业生产的持续扩张以及对行业发展信心的增强。
与此同时,新动能的培育壮大更是中国工业经济的亮点。从成都市启动的涵盖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的40个重大工业项目,到安徽省新兴产业项目在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中占比高达55%,各地都在加速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项目。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前两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新动能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2.2%和49.5%,充电桩、单晶硅等产量更是实现了41.8%和65.5%的高速增长,展现了产业结构优化的趋势。
此外,企业也在持续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投入。5G行业应用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71个大类,尤其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深入。全国62家灯塔工厂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展望未来:政策加码,发展前景可期
展望下一步,相关支持举措将持续用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重点在稳增长、扩需求、育动能、优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具体而言,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将加快落实,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也将有序推进。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都将是重点。同时,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以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此外,为企减负工作将持续推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关兵认为,随着宏观组合政策的落地显效,工业生产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恢复,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然而,她也提醒,当前工业经济稳步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在破解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接续不畅、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上,仍需多方合力。
为此,关兵建议,应着力从供需两侧发力,推动消费回升,并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拓展开放合作。坚持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引导各地差异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并强调要精准施策,充分释放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效用,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