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更清洁、更高效的未来发展道路上,一股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绿色转型浪潮正席卷全球工业领域。作为这场变革的积极践行者,众多先行企业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探索着驱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路径。
智慧赋能:数字化绘制绿色生产新蓝图
想象一下,一个由机器人进行精密操作、大数据实时分析优化流程、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模拟一切可能性的生产车间。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愿景,而是当下许多领先企业正在积极构建的现实。例如,协鑫集团作为绿色低碳领域的先锋,为自身制定了极为严苛的标准:所有制造过程必须实现绿色化、数字化。
“机器人员工的整合,以及运用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为我们发掘非传统的、极具潜力的减碳工艺开辟了新天地。”协鑫的战略规划清晰地勾勒出这一蓝图:从企业核心到基层运营单元,都将被建设成拥有自主数字中心和智能驾驶舱的创新节点。企业内部专设大数据分析师,并打造直观易懂的“数字仪表盘”,旨在实现生产运营的精细化与智能化管理。
这种对数字化的极致追求,正是源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化在生产全过程中扮演着“眼睛”与“大脑”的角色,能够实时监测数据、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运营模式,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在节能、减排、降耗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数字技术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企业在研发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激励了企业投入更多创新活动,进而降低了单位产值的碳排放。
协同创新:打造全流程的绿色管理体系
从为单一设备或工艺寻求解困方案,到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碳排放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模式的融合创新。通过持续的研发与成果转化,这些企业正在不断夯实自身的绿色低碳管理基础,并显著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便构建了覆盖企业能源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能源体系。其能源管理实现了从数字化采集、可视化呈现、自动化分析,再到智能化调度的全方位智慧管控,涵盖了资源的智能利用、高效储存、合理使用以及全方位的节能措施。天能控股集团则将绿色理念渗透到产品设计的源头,通过“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源头预测与预防、过程监管下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末端治理将排放量降至最低,力求在工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消灭”废物,成为了该领域的典范。
据工业信息统计,产业数字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正逐步显现。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均取得了大幅进步,分别达到了58.6%和77%。这意味着,智能化制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角落,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4.8%,同时碳排放量减少了21.2%。
产业升级:高端化发展驱动新增长引擎
尽管数字化转型驱动的生产方式变革趋势已然明朗,但面对全球先进水平,国内在绿色制造的数字化领域仍存在提升空间。要充分激发企业的绿色制造转型潜能,亟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并提升企业主动实施绿色制造的意愿。
纵观产业升级之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端化产业结构是发展的必然方向。例如,梅钢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已经从2012年营业收入的0.95%提升至3%以上,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如在全球率先发布了无铬超低铅“双绿色”镀锡产品,并在全球钢铁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上名列前茅。
“高端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是构建智能园区和绿色制造园区的关键驱动力,它能够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更高效的节能。”正如专家所言,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是从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关键一步。在过去的五年规划期内,大批落后产能被有序退出,而先进制造业则持续壮大。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在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均实现显著提升,分别达到了15.5%和31.8%,这标志着产业正向更具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区域协同:构筑绿色发展新格局
拓展新产业、激活新引擎,离不开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域之一,其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全国的三成以上。当地各省份积极发力,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构建,纷纷推出富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例如,某些地区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聚集地,旨在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其他地区则聚焦于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千亿级特色产业群。还有地区明确提出,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导,拓展混合动力和氢燃料动力应用,最终形成整车、零部件及后市场一体化的汽车发展新生态。
未来,基于各区域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进一步细化绿色发展“施工图”。例如,某些地区将聚焦于非常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而另一些地区则将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引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耦合发展,并推广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场由数字化驱动的产业绿色转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着工业的未来。它不仅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乎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通过科技创新与智慧管理,一个更加清洁、繁荣、可持续的工业新时代正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