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千年大计、国运所系。为实现“建一流工程,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目标,武警水电部队三峡工程指挥部认真贯彻“从严治警”“质量建军”的方针,坚持从部队建设和三峡工程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走出了一条以军事化组织形式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严格管理 严明纪律
参加三峡工程的建设者都是来自水利水电战线的“王牌”队伍。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党委认识到,只有从严治军,才是部队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优势所在。发挥这个优势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完成施工任务与搞好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关系。
指挥部党委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流工程、创建一流队伍为目标,坚持一手抓部队建设,一手抓施工生产,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通过抓部队建设,打牢基础,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顽强的战斗力,保证和促进施工任务的完成。永久船闸要在山体中开挖成一条长6442米、最大深度176米的“人工运河”。每天数百台机械设备运行,几十个工种流水或交叉作业,没有严格的管理和严明的纪律,就必然要打乱仗。部队把“严”字贯穿到重复劳动和繁忙施工中去,把部队正规化的管理延伸到施工一线,反复强调规程规范就是施工生产的条令条例,是每个施工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施工规范。并按照行业规范制定了40个工种、数百道工序的管理细则,做到组织正规化、指挥口令化、管理规范化。1999年3月,工地发生3000多立方米的特大土石塌方,由于安全监控制度健全,采取措施及时有力,成功地避免了一起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严格、正规的管理培养了施工生产的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和纪律性,永久船闸各单项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整个工程优良率达到了91.5%以上。在使用炸药2.2万吨、爆破作业数千次且32次发生100立方米以上的岩石塌方的施工生产过程中,从未发生伤亡事故,创造了安全施工的奇迹。因为严格管理,武警水电部队承担的400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开挖等施工任务,均提前或按时完成;实施数千次爆破,消耗炸药2.6万吨,处理塌方30余次,人员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伤亡事故。在三峡工地上,武警水电部队“不扯皮、不推诿、不空谈、不畏难”,享有很高声誉。
严格规范 质量第一
作为施工部队,只有通过建一流的工程才能真正造福人民,最终体现部队的宗旨。因此,武警水电部队把抓质量建设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始终把质量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松质量要求,真正使全体官兵牢固树立质量是部队生命的意识。部队一进三峡,就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质量教育,在部队开展了“建一流三峡工程,让党和人民放心”“热爱三峡、建设三峡、奉献三峡”等教育活动,使广大官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了质量第一的意识。部队根据官兵相对年轻、技术经验不够丰富的特点,认真做好新兵上岗前培训,坚持每周上一次质量技术课,定期举办质量知识培训,使官兵明确岗位特点,掌握基本技能,熟悉规程规范和操作程序,具备工程规程规范的基本素质。
指挥部和支队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两级主官为质量第一责任人,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和质量终生负责制。中队以下设立了质量监督检查员,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安全监控网。制定了《质量管理规定》等30多项有关规范和细则,编写《质量工作手册》发到每个官兵手上,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每年指挥部与所属单位军政主官签订《质量责任书》,对质量工作提出目标和要求。把质量好坏与官兵政治进步、经济利益挂钩,奖优罚劣。同时还借鉴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与国际标准接轨,按照ISO9002质量标准严格控制施工的各个环节。在施工中,部队严格执行“三检制”和监理、质检员旁站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原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入工地;工程质量不合格,决不开绿灯,坚决推倒重来,停工整顿。坚持检查与整改结合,做到检查时认认真真,不走过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整改时老老实实,不留后患。国务院质量检查专家组对三峡工程质量检查后指出,永久船闸完成了艰苦的直立墙和竖井开挖,进行了大规模岩体锚固与支护,战胜了施工过程中局部岩体失稳的风险,高边坡趋于稳定,解决了三峡工程一个重大技术难题,成绩来之不易。永久船闸开挖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施工工艺和合理的爆破程序,施工过程控制严格,开挖爆破施工质量优良。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由衷地说:“我们选择武警水电部队干永久船闸工程,实践证明完全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