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国智造,驱动产业升级新引擎

   2025-08-26 工业品商城46
核心提示:5G技术,作为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引擎,正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共同塑造着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自5G商用以来,“5G+工业互联网”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规模与成就:网络基建与产业融合双丰收中国在5G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超过264万个5

 5G技术,作为驱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引擎,正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共同塑造着中国智能制造的未来。自5G商用以来,“5G+工业互联网”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规模与成就:网络基建与产业融合双丰收

 中国在5G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已建成超过264万个5G基站,5G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6.2亿,移动物联网用户更是高达19.84亿。5G应用已深度触达国民经济的52个大类。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40个行业,为超过25万家企业提供服务。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经形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数已超8100万台(套)。目前,工业互联网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45个大类、166个中类,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

技术演进:从WiFi时代到“工业5G时代”

 “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2020年,3GPP官宣的5G R16标准冻结,正式定义了5G LAN,为5G向垂直行业的渗透打开了新的通道,标志着“工业5G时代”的来临。

 在R16标准之前,工厂网络主要依赖“有线+WiFi”的组合。然而,复杂的工厂环境对有线网络布线规划和部署成本提出了严峻挑战,且易造成线缆混乱。WiFi网络虽方便,但其抗干扰性与移动性不足,且缺乏边缘能力,难以支持边缘节点的故障分析和数据快速回传。

 5G技术的引入,则彻底解决了工业连接中的“辫子”问题。5G LAN的出现,打通了工业IT(信息技术)与OT(运营技术)融合的关键“任督二脉”,使得5G能够直接接入工厂内网,与传统工业网络实现无缝融合。

 更为关键的是,2022年6月冻结的5G R17标准,在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方面实现了重大增强。时延敏感的工业控制网络空口同步精度从R16的±540纳秒大幅提升至R17的±145纳秒或±275纳秒,有力地解决了工业控制的同步精度难题。此外,轻量级5G RedCap的冻结,更为工业传感器等低功耗、广连接场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顶层设计:政策引领,推进融合纵深发展

 我国对“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法规日趋完善且具体。自2019年5G商用以来,工信部即出台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2021年,十部委联合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将“5G+工业互联网”作为行业融合应用深化的重点,强调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并持续开展试点示范,支持5G在质量检测、远程运维、多机协同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

 2022年9月,工信部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建设目标: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以及采矿、港口、电力等关键行业,推动万家企业进行5G全连接工厂建设,力争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并打造100个标杆工厂,以推动5G融合应用实现纵深发展。

应用成效: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评估报告显示,全国已有超过4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在5G全连接工厂种子项目中,工业设备5G连接率超过60%的项目占比已过半,充分证明了5G技术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

 “5G+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实践,不仅实实在在地带动了企业在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等方面的显著提升,更为传统工业技术革新开辟了新路径。它正加速人、机、物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方式落地普及,成为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