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5G,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到工业制造领域,推动“5G+工业互联网”全面赋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一融合创新不仅为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5G+工业互联网” — 引擎般的驱动力
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平台,为什么离不开5G技术?答案很明确:5G提供的高速率、低延迟和大连接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从远程监控、智能生产到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5G的高效、实时数据通信能力成为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发布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强调升级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5G赋能工业场景的布局。例如,推动建设外部网络,鼓励工业企业与基础通讯运营商深度合作,利用5G改造工业内部网络,创新产业发展新格局。这些举措旨在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工业制造环境。
领军企业纷纷布局“5G+工业互联网”新战略
在此大背景下,国内主要运营商积极响应,与制造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推动技术落地。例如:
• 中国电信与三一重工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打造涵盖全国生产线的工业互联网云专网,为三一的各大厂区提供高速5G专网,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结合云计算、5G和AI,助力三一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同时,双方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重点探索工业场景下的机器视觉、远程智能驾驶和自动导引车(AGV)等应用,为行业制定标准,从而引领制造业智能升级。
• 中国移动则在河北石家庄推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河南许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更组建了全国首个涵盖制造、大数据、云计算于一体的产业联盟。这些举措彰显出运营商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 中国联通也积极行动,牵头申报“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应用实验室”,入围第一批实验室名单,展现出其在行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中的领导力量。
这些合作案例充分反映出运营商在“5G+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未来,随着技术的深度融合,制造企业将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得到极大提升。
“未来已来”:5G赋能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盛景
据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数据,“5G+工业互联网”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全国在建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已超过600个。这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智慧物流、远程操作、机器人自动化、物流仓储等多个领域。
据《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8年至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值从1.42万亿增长到2.13万亿,年均增长率超过47%。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3.1万亿,贡献GDP增长超过11%,同时带来超过255万个新增岗位。
5G的演进也持续推进技术标准的完善。2023年7月3日,3GPP推出了第一个5G演进版本——R16标准,标志着从“能用”到“好用”的飞跃,为工业互联网场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未来,5G在工业场景中的作用将更加深远,智慧工厂、智能物流、远程操控等将变成现实。
展望未来:携手创新,共创智能制造新纪元
随着5G的不断成熟与行业应用的深入,工业互联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应积极布局5G技术,推动企业内部网络升级,实现设备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继续推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系统的完善,为“5G+工业互联网”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未来,“5G+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引擎。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合,智能制造将助力企业实现高品质、低成本、绿色生产,从而引领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总结
综上所述,“5G+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引领制造业迈向全新的智能化未来。运营商的深度合作、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土壤。企业唯有积极拥抱变革、布局创新,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获取先机。未来,“智造”将不再只是梦想,而是由“5G+工业互联网”点亮的现实,推动制造业逐步驶入智能化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