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至,对许多实体企业而言,生存压力如影随形。然而,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在这场变革的大潮中,数字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实体经济破局的关键钥匙。“数字赋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路径。如何理解并践行数字赋能?或许,一场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度探索,能为我们拨开迷雾,找到通往增长的全新方向。
一、破除认知迷障:数字赋能并非空中楼阁
数字赋能,并非高深莫测的“屠龙之技”,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消费端的浅层应用。当前,对数字赋能的认知存在两种偏差:
• 人为窄化: 很多人一谈到数字技术,就联想到5G手机、短视频娱乐等消费场景,认为数字经济只是改善生活方式的工具,与实体产业关系不大。这种观点忽视了数字技术在生产、流通、管理等环节的巨大潜力。
• 神秘化解读: 另一种观点则走向极端,认为数字赋能是高科技企业的专属游戏,需要巨额投入和尖端人才,中小企业难以企及。这种观点忽略了数字技术的普适性,以及通过平台化、服务化降低应用门槛的可能性。
事实上,数字赋能是全方位、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它涵盖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它不是可选项,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价值创造,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的竞争优势。
二、技术链与服务链:驱动数字赋能的双引擎
实体经济拥抱数字赋能,需要重视技术链的构建,更要关注服务链的完善。
技术链是数字赋能的基础,它包括但不限于:
• 物联网(IoT): 通过传感器、网络连接等技术,实现设备、产品、人员等要素的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为智能化决策提供依据。
• 人工智能(AI):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个性化服务的定制。
• 云计算: 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应用服务,降低企业IT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并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共享。
• 大数据: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洞察市场趋势、优化运营策略、预测设备故障,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尤其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积极作用。
服务链则是数字赋能的保障,它将技术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让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获取数字赋能服务。服务链主要包括:
• 咨询服务: 提供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选型等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明确数字赋能的方向和路径。
• 平台服务: 搭建行业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汇聚各类数字资源和服务,降低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门槛。
• 解决方案服务: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场景,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 运维服务: 提供信息系统的运维、安全保障、数据管理等服务,确保数字赋能的持续稳定运行。
• 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模式下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三、数字赋能的实践路径:从点到面,循序渐进
实体企业进行数字赋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路径。
1. 试点先行,树立标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环节,例如生产线改造、库存管理优化、客户关系管理等,进行数字化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验证效果,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2. 开放合作,借力发展: 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相对薄弱,单打独斗很难取得成功。要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商、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借助外部力量,加速数字化转型。
3. 搭建平台,汇聚资源: 搭建或接入行业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汇聚各类数字资源和服务,降低应用门槛,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平台,可以实现设备共享、数据共享、知识共享,形成协同效应。
4. 数据驱动,持续优化: 将数据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洞察业务规律,优化运营策略。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实现精益管理和持续改进。
5. 人才培养,提升能力: 数字赋能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企业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提升其数字化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人才,组建专业的数字化团队。
6. 拥抱区块链,重塑信任机制: 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企业要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经营数据上链,增强数据可信度,为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上下游企业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7. 重视信息安全,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资产,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例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案例分析: 3D打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3D打印技术被誉为“改变制造业的游戏规则”,具有快速成型、个性化定制等优势。然而,许多中小型3D打印企业面临设备利用率低、成本高昂、盈利困难等问题。通过数字赋能,这些企业可以实现转型升级:
• 平台化运营: 将分散的3D打印设备接入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任务匹配。客户可以通过平台提交设计方案,平台根据设备状态和客户需求,自动分配打印任务。
• 智能化设计: 利用AI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减少材料浪费,提高打印效率。
• 协同化生产: 通过平台,实现与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物流企业的协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 个性化服务: 基于客户数据分析,提供定制化的3D打印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结语
数字经济的浪潮滚滚向前,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穿越认知迷雾,拥抱技术创新,构建服务生态,重塑增长动能。数字赋能不是一场孤立的变革,而是一场生态的重构。只有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数字经济时代赢得未来。实体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数字赋能为契机,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