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明第一台水面救助机器人亮相“制博会”

   2019-06-11 工业品商城154
核心提示:9月6日电我国科学家经过两年的努力,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水面救助机器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

  9月6日电我国科学家经过两年的努力,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水面救助机器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介绍了这一情况。

  这个身躯为黄色的机器人总长不足1米,重量约有30公斤,能以每秒2至3米的速度前进,它虽不能载人,但可以拖着救生圈或绳子抵达落水者或遇难船只。

  “遭遇台风袭击时,船只常搁浅或触礁,而救援船很难靠近失事船只。这时,遇难者最需要的就是一根救命绳,水上救助机器人能以较快的速度送去救生圈。”负责研制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研究员燕奎臣说。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机器人样子像两只捆绑在一起的小火箭,上面较小的部分装有遥控信号接收装置、罗盘和各类芯片等,下面部分装有水下运动所需要的镍氢电池等。

  “这个机器人已经先后进行了实验室试验、湖水试验,并在中国很多海域进行了海水试验。”燕奎臣指着机器人上的几道划痕说,“遥控者最远可以在1公里以外用无线电遥控操纵,机器人的运动状态以及航向角、能源储备等信息通过无线电通讯传至遥控者。”

  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不仅可以快速向落水者送去救助工具,还可以拖曳4人的橡皮艇前进,它的最大续航能力为4.8公里。

  据介绍,此次研制成功的水面救助机器人有很好的可控制性:启动快、航速连续可调、运动平稳、左右转弯机动灵活。此外,设计者为增强其在恶劣海况下克服海面浪高和海流影响的能力,加大了机器人的稳定性,以提高耐波浪能力。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像‘不倒翁’一样,可以骑着风浪走,”燕奎臣说,“目前,这台机器人已经受到各界人士欢迎,不久将会进入规模生产,产品除在国内市场销售外,还将向海外地区推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