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低压电器结构设计的深入发展,模块化、组合化、模数化以及零部件通用化已得到广泛采用。模块化使得电气产品制造流程更为简便易行,通过灵活地将各种模块组合拼接,产品得以具备丰富多彩的额外功能。组合化则能够使不同功能的产品有机融合,有助于优化电器构造,减小电路中所需要的元件种类,同时也能确保保护特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模数化的实施则使得电器外观尺寸更为规范统一,方便了安装和组合操作。而实现不同额定值或不同类型电器零部件的通用化,对于制造厂商而言,无疑将大幅度降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对于用户而言,这也意味着更便捷的维护保养和更少的零部件库存压力。
据《中国低压电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所述,第四代低压电器在中高端市场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产品的问世必将推动并引领低压电器行业新一轮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应用和蓬勃发展,进而加快整个低压电器产品行业的更新换代步伐。
事实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低压电器市场的竞争始终处于白热化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第三代低压电器产品研发成功并得到广泛推广之际,施耐德、西门子、ABB、默勒、GE、三菱、富士等国外低压电器巨头便纷纷推出了第四代产品。这些产品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产品结构和材料选择以及新技术运用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突破。
然而,由于我国低压电器在高端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尚显薄弱,智能化程度较低,市场份额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产品急需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实际上,我国一些低压电器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能够实现产品的智能化,但多年来用户对国产低压电器产品质量和品质的信心依然不足。如今,国内已有众多低压电器产品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领域,这充分证明了我国企业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企业需要持续发力,历经数十载努力,才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品牌,赢得广大用户和单位的高度信赖。”浙江省电气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黄忠平表示。
因此,加速我国第四代低压电器的研发与推广,无疑将成为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心所在。自2010年伊始,我国第四代低压电器将逐步推向市场,行业整体水平亦将迈上崭新台阶。此外,根据市场需求,我们还将对部分第三代产品进行二次深度开发,以进一步提升其性价比优势,同时实现产品差异化,从而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开发新型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国外知名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往往会兼顾高性能与经济性两大要素,以满足不同市场层次的多元化需求。基于此,我国新一代产品在衍生第三代产品或开发第四代产品之时,同样应当注重经济型产品的同步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低压电器市场环境,国内企业除了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脚步外,还必须精准把握自身定位,否则将会面临被市场无情淘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