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闻名遐迩的工业4.0战略,德国详细阐述了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的理念,满怀热忱地希望通过该系统开拓全新的制造模式,进而实现“智能工厂”的愿景。信息物理系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传感网络紧密联系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所具备的强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至实际生活中,从而在生产制造流程中,与设计、研发、生产等环节息息相关的各类数据均能通过传感器进行精准采集并加以深入分析,最终构建出一套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智能生产体系。
从某种程度上看,工业4.0无疑是德国为了抵御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制造业后可能引发的主导权之争。倘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皆由云计算所掌控,那制造业还能否称之为制造业呢?因此,工业4.0期望借助“信息物理系统”来提升“智能工厂”内的“生产设备”性能,使得生产设备因信息物理系统的赋能而变得更加智能化,从而使整个工厂转变为一个能够实现自主分散式运行的“智能工厂”。届时,云计算仅作为制造业中的一种工具,而非掌控生产制造的核心枢纽。
或许有些专家会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工业4.0仅仅是德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项国家级战略,其主要目的在于在高端制造技术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角逐,与以低端制造为主导的我国似乎关联不大。因此,我国似乎无需针对工业4.0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工业4.0在对抗美国的同时,亦在防范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近几年来,中国机械产业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这令德国深感“德国制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发布过一份相关分析报告,警示道:“欧洲机械制造商必须认识到,竞争环境已然发生巨变,必须对日益凸显的威胁作出积极回应,否则必将遭受来自中国咄咄逼人的挑战者的沉重打击。”正因为如此,德国《世界报》网站于今年3月27日发表文章,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机械制造业对德国构成严重威胁!”
2014年6月24日,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在日本东京举办新闻发布会。VDMA主席菲斯特格强调:“日本和德国的机械制造企业应致力于深化合作,以确保长远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在部分产品领域存在交叉重叠之处,两国更应携手共进,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严峻挑战。”由此可见,德国对中国制造业的戒备之心已昭然若揭。
对于德国工业4.0,我们应当深入剖析,借鉴其先进经验,以便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工业4.0可能带来的冲击以及潜在的竞争压力。工业4.0乃是德国倾全国之力推行的全球市场战略,我们理当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借助德国推广“信息物理系统”的契机,通过学习如何将生产制造流程与业务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效灵活调配,从而实现大规模生产与高度定制化产品的完美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使制造业紧随时代步伐,抢先步入智能化轨道,以迎接未来国际竞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