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2024-09-11 工业品商城77
核心提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因网络的推动而蓬勃发展。甚至在八月二十六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明确表示“互联网正驱动着新型工业革命的兴起”。如今的产业模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因网络的推动而蓬勃发展。甚至在八月二十六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明确表示“互联网正驱动着新型工业革命的兴起”。

     如今的产业模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而是表现出更多的“个性化”特征,因为互联网与制造业正在深度融合与创新,新的模式和应用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业、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显而易见。

当新的形态开始渗透到产业领域时,一个全新的挑战已然开始,那便是如何使制造业由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转向网络化和智能制造。我们需要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而智能制造的实现离不开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

     然而,中国当前的现状却是,信息制造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的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分别高达每年3400美元和2400美元,而中国仅为每年190美元。居民互联网、计算机的普及率远低于美日发达国家。此外,国内信息产业一直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

     在发达国家,先进和智能制造战略均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例如,美国的先进制造战略和德国的工业4.0。这两个战略的核心内容均为CPS,即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网络等一系列技术也可被称为扩展的互联网或广义的互联网,实现物理设备的信息感知、网络通信、精确控制和远程协作。

    在物联网层面,通过接入各种传感器进行实时感知。这些传感器具备精确计算的功能,从而达到提升效率的目标。通过宽带网络,通过数据对整个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美国和德国的两个战略都是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值得各级政府和企业家高度关注的是,中国由产品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这一转变的动力源自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将服务业迅速推向信息化。

     发达国家的工业之所以领先,是因为它们依赖于设计研发、商务服务、生产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优势,这些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达到70%以上。换言之,谁能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抢占先机,谁便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十二五”规划、201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拓展服务业,而服务业正是我国的薄弱环节。2014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5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与传统制造业有所不同,服务业是人们运用智慧和创造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它不仅具有无形性(如教育咨询和医疗保健),多样性(酒店服务和家政服务),而且受个性因素影响显著(如广告公司和影视公司)。

     我们在努力提升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应对信息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并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因为服务业最关键的资源之一便是“信息”。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