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电力行业现状中,倘若采用优质的变频器配置方案,便能够达到20%-25%的节能成效;而对于普通的变频器来说,其节能效果则为5%-10%。电力行业变频器改造已有十多年的历程,行业内对于变频器的需求相对稳定,尤其是在火电厂的1000千瓦以上的鼓风机及通风设备方面,变频改造已基本完成。因此,我们并未看到爆发性的增长需求,而是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展朝旭在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他进一步指出,如今通过利用热电厂的余热来实现冬季供暖,已经基本上采用了变频改造的方式,对水泵进行相应的改进。如今,在设计院进行设计时,已经广泛地采纳了这一技术,其普及程度相当之高。
伴随着火电机组容量的逐步提升,电站锅炉风机的容量亦随之扩大,例如国产的20万千瓦机组,风机的总功率高达6440千瓦,占到机组容量的3%以上。因此,提高风机的运行效率对于降低厂用电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火电厂运用高压变频调速技术进行节能改造的主要目标,这无疑对变频器的需求及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国内变频器企业借力节能减排政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国产变频器产品在技术含量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高性能变频器领域,尚未实现进口替代。此外,由于国内变频器产业起步较晚,国产变频器企业在成立时间上与国外变频器厂家相比尚显不足,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金较为匮乏,这使得国产变频器企业在技术研发、企业产能、产品营销等方面均受到限制,从而制约了国产变频器企业的长远发展。
根据变频器行业前景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的变频器生产厂商多达300多家,然而各家实力和规模差异较大,部分企业仍然沿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主要品牌数量维持在20至30家之间。
“在高性能变频器领域未能实现进口替代,乃是我国变频器行业的一大短板。现阶段,国外企业占据了国内变频器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诸如ABB、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已经形成了变频器系列化产品,产品覆盖面广,包括高低压领域。低压产品已经发展成为通用型产品,购买者只需参照说明书即可自行操作使用。然而,高、中压变频器则需由该企业的工程师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调试。目前,国内仅有2至3家企业的产品能够达到此标准,但在变频器的性能、可靠性方面仍不及国外企业。”展朝旭对此表示。
当被问及如何提升我国变频器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时,展朝旭向《中国电力报》记者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在变频器控制策略方面,理论上并不存在难题,如三电平控制、矢量控制等,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这直接反映了电力传动设备的整体水平,应当在设计、制造、检测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研发方面表现出色,然而在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之后,变频器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相较之下,国外企业在人性化设计方面更为突出,人机界面更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变频器在检测、实用性、诊断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国内产品。其次,在工业化、网络化运行方面,数百台变频器通过工业运行网络协议的协同运作效果仍有待加强。企业应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