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前六个月里,由国家出台并实施的"微刺激"政策推动了制造业回暖,恢复了增长态势。同时,我们积极推行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不断扩大工业软件产业的总体规模,尤其是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观察,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主流PLM及广义PLM软件市场在过去的一年中保持了稳定且持续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来自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高科技以及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的强劲需求。据CIMDat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主流PLM市场逆市增长了12.8%,广义PLM市场则增长了13%。
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自动化工控系统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自2014年以来,为了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许多地区都加大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推出了"机器换人"的专项计划。
再者,来自物流、餐饮、酒店、旅游等垂直行业的新兴需求,催生了管理软件市场的新一轮快速增长。根据Gartner全球ERP市场分析报告,全球ERP软件销售额在2013年实现了3.8%的总体增长,其中,用友凭借全球1%的市场份额跻身前列。Gartner特别强调,ERP、CRM、商务智能和分析是亚太区(不包含日本)最大的软件市场,而ERP更是中国企业应用软件营收的主要来源,并且中国本土的ERP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更为强大的实力。
总的来说,上半年工业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以及技术和政策的有力推动。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发注重质量控制和产品创新,从而产生了对于工控系统和数字制造产品服务的强烈需求。除此之外,企业也更加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市场敏锐度,从而为各类管理软件带来了广泛的应用需求。一方面,企业开始主动寻求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由此产生了对海量信息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需求,进而推动了商务智能和分析市场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重点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必须满足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严格要求,因此引发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了推动力之一。基于公有云的SaaS产品提供了更为灵活的交付方式、更高的性价比以及更为便捷的API集成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软件产业在细分市场领域的产品多元化进程。移动计算技术的崛起,推动了企业级软件的社交化发展趋势,带来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而全新的数据集成和挖掘技术使得处理、存储、分析这类工业企业大数据成为了可能,进一步促进了商务智能和分析业务的增长。
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出台了诸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措施,如工信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以及《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极大地激发了用户企业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