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竞争

   2024-09-04 工业品商城108
核心提示:根据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产业链分布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重要的环节,分别涉及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以及系统集成。鉴于上游环节受到了技术方面的严格限制,现阶段国内厂商在整机制造及系统集成两个环节表现得尤为积极活跃。当前阶段,由于关键零部件仍然大量地依赖于进口采购,使得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总体

      根据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产业链分布结构,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重要的环节,分别涉及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以及系统集成。鉴于上游环节受到了技术方面的严格限制,现阶段国内厂商在整机制造及系统集成两个环节表现得尤为积极活跃。

     当前阶段,由于关键零部件仍然大量地依赖于进口采购,使得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总体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据新松机器人事业部市场总监荆晓南先生透露,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需要借助规模化量产以降低生产成本,而系统集成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

     在新松机器人的展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展示了众多焊接、打磨、装配等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产品。荆晓南先生向我们详细介绍道,尽管新松机器人主要致力于生产机器人整机,但他们同样也会开展下游的系统集成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荆晓南先生进一步解释道,通过系统集成,公司得以与客户建立直接的销售渠道,从而有力地推动产品的销售。此外,在充分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之后,还能反向推动上游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工作。据公开资料显示,新松机器人已经成功为汽车、电子、医药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与新松机器人有着类似战略规划的企业还有新时达(股票代码:18.35,-0.19,-1.02%),这家公司在机器人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两个领域均有所涉猎。据了解,未来这两项业务可能会进一步分工,实现独立运营。新时达电气系统部工程师刘永庆先生告诉我们,公司的系统集成业务将主要聚焦于大型项目,这有助于生产标准化的产品,进而降低成本。同时,这些大型项目就像“样板房”一样,能够清晰地展示公司机器人的各项性能,从而吸引下游其他细分领域的系统集成商。

     从全产业链角度来看,机器人整机制造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进入市场的难度较大。因此,系统集成领域便成为了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下游系统集成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所在。目前国产系统集成商所面临的市场规模远大于整机制造,且在渠道、价格、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刘永庆先生指出,绝大多数的系统集成商在各自的行业内都具备一定的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实力。

     然而,正因为系统集成商的数量众多,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率水平并不理想。记者昨日在一个机器人展台观察到,短短数分钟之内,就有来自农机、物流、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多家系统集成商前来咨询洽谈。

      上海高威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邓绍明先生表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内大部分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需要朝着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他强调,系统集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集成能力是否强大,能否为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定制化功能。这与那些从整机制造领域逐步渗透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所选择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径显然存在显著差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