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伴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与时代的不断更新迭代,机器人在我们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提供的公开资料显示,自2005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年度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9%;而在此期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年度销售额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25%。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2年末,中国已经成功超越韩国,跃升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5%。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到了2015年,中国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年供应量将突破2万台大关,保有量更是有望超过13万台。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3年12月30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在当前国家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下,2014年高档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许多权威机构对于我国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持以乐观态度。多家证券公司研究所及行业研究机构纷纷表示,机器人行业在未来10年内将会迎来高速增长期。其中,有券商研报预测,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主机规模将攀升至80亿美元左右,包含系统价值在内的总规模或将达到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顾问邵志同先生认为,产业升级、人口结构变化、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共同提升了机器人行业的景气程度。相较于其他概念板块,机器人板块个股在披上高科技光环的同时,其业绩表现亦相当亮眼。他根据工业机器人在海外的行业应用经验,结合国内已有的应用领域,并展望未来可能的行业应用趋势,认为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将在家电行业、金属制品行业、化工塑料行业、汽车产业、通信电子行业等领域得到更为广泛且深入的应用。而在中国内地,诸如仓储物流、五金卫浴、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烟草医药、饲料化肥等诸多行业也有望采纳中低端工业机器人,这些行业的下游需求正处于形成与增长阶段。
“尽管目前国外机器人制造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据了大约90%的份额,国产机器人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以及制造业向外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企业对于自动化制造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的需求必将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张诚先生如是说。
201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出3-5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将显著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提高至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