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都已经比较成熟,未来3年,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环保、食品安全、政府职能方面也有很广阔的前景。
从200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两年都处于高速发展,一批细分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千亿。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00亿元,年增速接近40%。保守估计,未来3至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如传感器等)的增速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必须落脚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的建立又必须借助物联网。尽管目前智慧城市这个词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目前都未能完全达标。
2011年5月23日,李克强同志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测绘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事关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测绘地理信息也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条件,离开了准确、丰富的地理信息,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
世界中的任何地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据不完全统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科技。以时间、空间和属性为主要要素的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反映了自然、人文、社会等信息的空间地理位置,已成为战略性基础信息资源之一。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可以更准确快捷配置资源、更大程度降低能耗,最终达到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市民幸福感。资源的合理布局、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应用,都离不开空间地理位置。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在2013年SuperMap GIS技术盛会上明确指出,在由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演变的过程中,原本构建数字城市所依赖的地理信息基础公共平台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演变为时空信息云平台,这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GIS技术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前,二维空间信息数据库组建式GIS已成功助力数字城市的建设。然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云GIS技术、移动GIS技术以及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将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既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互联网应用与移动网应用的自然延伸。鉴于移动终端数量远远超过上网计算机数量,互联网已然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当前,3G网络已覆盖全球,4G网络亦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预计短期之内,我国大部分城市均能实现网络覆盖。
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所催生的新兴产业形态,具备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便携化、可定位化及实时性的特点,堪称推动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实践载体,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联动效应显著。
现今,移动互联网在IT产业中引发了一场“移动革命”。伟景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唐志民在接受赛迪网专访时强调,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地理信息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移动终端、LBS(基于位置服务)的广泛普及必将极大地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互联网正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志民以生动的比喻将移动互联网比作智慧城市的“神经系统”,尽管有线网络相对稳定,但无线网络却具有随机性,从而发挥出类似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因为如此,移动互联网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无尽的可能。
总而言之,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有望实现智慧技术的高度集成、智慧产业的高端发展、智慧服务的高效便捷以及以人为本的持续创新,从而顺利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飞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然而,我们同样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仅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方面,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政府如何调整城市管理理念同样是至关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