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制造业以及自动化产业形态的不断演进与变革,原本作为附属产品的售后服务逐渐得到重视,并且在市场上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回顾许多早期的中国本土自动化公司,他们所采取的经营策略往往是以产品为主导,将服务视为产品销售后的配套支持与维护,因此,服务往往是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然而,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服务市场格局的迅速调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服务本身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可以量化评估的“产品”。
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成本节约需求,各大自动化企业纷纷推出各类增值型服务和“产品”。例如,西门子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客户服务集团;ABB自动化世界在2012年以“产业升级与服务”为主题,深入挖掘服务市场潜力,设定了未来五年内的增长目标;艾默生过程控制天津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并计划在未来设立全国五大区域服务中心,以此提升其销售与服务的覆盖范围。此外,霍尼韦尔、罗克韦尔自动化等知名企业也相继成立了独立运作的客户服务部门。
显而易见,自动化服务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行业前景尚不明朗之际,如何有效地开展用户和行业服务已经成为了自动化企业之间新的竞争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以来,外商在华工厂纷纷选择迁移至东南亚地区,原因在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苹果、惠普等美资制造巨头也正在酝酿回归本土的战略规划。再加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来临,我国在新工业技术核心部件方面的研发能力尚待提高。因此,人们开始普遍担心,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可能会面临严峻挑战,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
回顾2012年,欧洲经济危机曾一度使国内外众多企业陷入悲观情绪之中。然而,美国制造业却选择逆势而行,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并由政府主导企业转型升级。以自动化、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力量,成为了北美制造业回流的重要驱动力。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中国制造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虽然成本优势已不再是外资眼中的“金字招牌”,但传统的“中国制造”依然牢牢占据着生产高地。据相关报道,已有部分外资企业计划在华加大投资力度,增设生产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业在危机中孕育着机遇。笔者认为,面对当前困境,我们应当勇敢面对问题,充分利用工业基础设施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提前做好准备,潜心研究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前沿技术,加快从“制造”向“创新”的转型步伐,为自身寻找出路的同时,也致力于为“中国制造”正名。
2012年之际,一部题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著作揭示了工业化转型新时代的曙光已现。此项开拓性论述阐述道,随着当下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互联网等先进通信设备的涌现、推广和深度结合,势必推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及其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正逐步深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重启制造业发展的道路上创出崭新的方针步骤,其中欧洲的“新工业革命”便是一例,其新增的资产主要依赖于原材料的革新、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微电子与纳米电子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技术的普及等全方位的产业升级。这些国家正是凭借着科技创新的力量,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核心驱动力,例如3D打印机等智能制造技术,从而占据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地,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导权。
当我们审视欧洲与美国正在经历的工业革命,再回溯中国近年来逐渐显现的实体经济空洞化的忧虑,不禁让人深感忧虑。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汹涌浪潮,对于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场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呢?我国的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四个重要的方向,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其次是制度的创新,再次是科技的创新,最后是教育的创新。
里夫金先生也给出了他的建议,他认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借鉴欧洲的成功经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向新能源的转变、能源的储存、能源的跨洲共享、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关键因素,并且要确保它们能够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