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巡检工作,作为变电站运行人员常规工作日程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其品质优劣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运行人员对于运行设备的感性判断主要借助目视检查、接触感知、听力鉴别以及气味辨识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在这些巡检日常事务中,位置最为险恶且工作负荷量最大的环节便是对运行设备测量体温。
每当电力生产高峰期限临,运行设备便会产生热量,这也就意味着,变电站运行员工此时需使用手持式红外线点式测温仪在现场针对设备展开温度监测,以防止过热引发事故。特别在炎热季节来临之际,这些测温任务无疑会变得尤为繁重。以两名员工合力用一整天的时间也无法完成所有运行设备接头的温度测试全覆盖。更令人棘手的是,手持式红外线点式测温仪白天不可使用,唯有在夜幕降临后才能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两位运行工员需要联合行动,每隔两个小时进行轮班替换,每个晚上须轮换四组人员方能共同完成测温任务。这项任务成为运行工人日常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2005年10月份,国内首台“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成功在500千伏长清变电站投入运行。时至今日,王其成先生正悠闲地坐在监控室内,查看机器人发送回的一份巡检报告。想起往昔辛苦,他不禁发出感慨:“如今的机器人简直就是添丁进口啊,给我们帮了大忙。它们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气象条件,每日可以自动巡检测温三次,每次只需要耗费一个小时即可。碰到突发情况或者极端气候,我们还可以远程控制它前往指定地点,或者直接在显示屏幕上用鼠标点击存在问题的设备,然后下达特巡指令,这样做既确保了我们人身安全,同时又避免了人为操作导致的失误。而且,机器人在执行工作时不会偷懒,产品质量绝对可靠,用户们完全可以放心使用。”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仅仅一台巡检机器人就能每周减轻员工的实际工作负担约26个小时,平均每天节省社会劳动力时间高达4个小时,从而有效压缩了时间成本。
在2021年4月2日的凌晨两点钟整,我国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浙江500千伏芝堰变电站内呈现出一派幽静景象,只剩下一台高度不到一米的白色机器人仍然不知疲倦地摇头晃脑、动眼摇睛,密切注视着各类设备状态。自从2010年10月开始“入职”,这台机器人便每日三度穿梭于站内进行巡检,并且实时将巡检数据和图像传送至后台,确保了变电站的安全无虞。
负责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项目的李冬松先生透露道,它们两位机器人在芝堰变电站的表现相当出色,分工明确,每台机器每天须要摇晃起头部高达700余次,极大程度缓解了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工作压力,已然成为变电站的“新生力量”。目前,原先由机器人承担的设备巡视红外测温和常规工作大部分均已移交它们接替,自从两位机器人正式进入岗位以来,已经累积处理了超过70000 MB的巡视信息资料。“我们始终致力于改进并提升机器人的性能,寻求实用、高效的设计准则。近期,我们为其赋予了一双洞察秋毫的耳朵——变电站设备异物识别与异常声响收集分析能力,这种新技术手段为变电站设备巡检增添了创新性检测手法,铺平了机器人巡检领域的道路,已然取得国际领先地位。”李冬松接受采访时表示:“实践运行证明,这套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检验准确无误,实现了变电站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有效降低了人力资源消耗与运维成本,大幅度提升了巡检作业与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