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标准制定与发展状况的复杂性

   2024-02-29 工业品商城44
核心提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物联网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列为信息化的主要支持对象,并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极大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市场炒作概念、企业盲目追随的早期阶段后,2011年物联网产业终于摒弃泡沫,步入务实的推广阶段。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产业内部到整个社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成熟的物联网应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物联网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列为信息化的主要支持对象,并引起了市场和企业的极大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市场炒作概念、企业盲目追随的早期阶段后,2011年物联网产业终于摒弃泡沫,步入务实的推广阶段。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产业内部到整个社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之上。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重点物联网应用在多个地区开始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八项智能交通国家标准已经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这些标准囊括了:“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标准”、“道路与水路货物运输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元”、“道路、水路货物运输基础数据元规定”、“路面损坏视频检测方法”、“停车诱导信息集规定”、“微波交通流检测器的设立规定”、“运输与仓储业务数据交换应用规范”、“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为了完善智能建筑及居住社区数字化标准化体系,在住建部智标委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长虹联手,在北京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城市居民e家生活指数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对外公布了我国智能家居发展的评价标准——“e家生活指数”,其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在“数字家庭/智能社区”各服务和产品方面的认知程度、持有数量、使用频率、影响力及其预期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此外, 工信部开设了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江苏、山东、河北、浙江等地也掀起了智能电网平台的建设浪潮,云南更是建设了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应用领域涵盖智能旅游、环境监测、安全监控、节能降耗以及智慧医疗……所有的努力都昭示出我国物联网实际应用水平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物联网若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标准必须走在前面。这已然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尽管物联网总体标准体系的建设尚未达成全球共识,但早在2009年11月,工信部就已宣布成立了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传感器网络相关标准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截至2011年12月,该工作组已吸纳了110家成员单位,成立了13个项目组,并新成立了农业应用研究项目组,针对传感器网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展开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然而,物联网所涉及的行业范畴极为广泛,要在总体架构、标识体系、信息安全、数据接口等诸多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并非易事。

     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10月,我国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组工作组正式发布了首批传感器网络6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总则》、《术语》、《低速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层及应用支持子层技术规范》、《信号接口规范》、《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规范》以及《标识传感节点编码规范》。据了解,这6项标准是基于传感器网络标准体系框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遵循标准制定与技术发展规律而精心制定的。这6项标准对于传感器网络的总体功能要求及体系架构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在国内外传感器网络领域术语的基础上对术语进行了精炼与整合;从机械、电气及软件三个层面对传感网中的传感器接口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为传感网内统一的节点编码提供了编码规则。

     相关领域的专家们认为这项标准的制订在我国物联网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第一份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然而,也有些专家保持冷静地提醒:不应过早对这6项传感器网络标准抱持过高期待,要对实际情况有清晰认识。“物联网概念本身即为应用,这6项标准仅在应用接口层作出了规定。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层面,中国仍有所欠缺。中国物联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应深入推进应用,使标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以此提高其影响力。”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投入物联网产业基地、研究中心以及科技园区的建设,然而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全盘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程度尚待提高。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都在应用物联网技术,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潜力巨大,但由于这些应用场景被分割为一个个零散的部分,致使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无法达成规模产业化。这种现实状况导致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格局呈现出失衡状态,主导者缺位,需要跨越众多行业门槛才能进行合作,且各企业的成长空间各不相同,这些都构成了制约物联网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刘海涛提出了一种“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发展模式,即各行业形成各自的平台,在平台下方独立进行各类应用的研发。共性平台架构与特定应用行业及应用场景无关,而是对物联网共性的部分进行提炼,而应用子集部分则涵盖了与众不同的部分。就如同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其之下有诸多来自不同开发公司的应用程序一样。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