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物联网科技将助力于环境保护的全方位服务理念。环境保护的基本初衷乃服务于社会,达到企业节能目标,以及提升民众生活环境之品质。借助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应用及信息资源,构建涵盖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控、环境风险防范的一体化环保管理及服务体系,这将极大地推动环境质量的改善,达致节能减排之效果,进而降低环境风险之控制难度;通过物联网将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分析与节能降耗紧密相连,可协助企业改善生产流程中之非合理现象,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轻对环境之污染程度;通过与其他领域物联网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丰富数据来源,拓宽服务范畴,丰富服务对象,环保物联网能更为有效地为公众提供服务,例如与食品检测物联网协同运作,以确保食品安全。
其次,物联网应用有望推动环保领域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支持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及跨区域协同应用和统筹管理及决策过程。通过物联网建设与应用,统一基础平台及标准化,有助于推动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中央与地方、环保领域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加强与城市管理、卫生、交通等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不仅能为城市安全、医疗、交通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还能壮大环保物联网的覆盖范围,促使环保工作不再仅为环保部门所承担,激发全城共同关注环保事业之热情。除此之外,依托跨行政区域的信息共享,各方能够实现跨区域的合作,共同追溯污染源头,甚至可以通过跨区域协同,实现远程控制污染排放行为。
再次,物联网技术将大力推动废气、废水等资源的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借助物联网技术,企业一方面可以严密监控工业生产流程,降低污染物与废弃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亦可对污染物等进行深度分析,以期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并且对部分污染物、废弃物实行循环再利用,例如对污染物进行物质提取。此外,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循环经济建设,遵循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最后,物联网技术将全方位满足环境监测、控制、治理的需求。通过与其他领域的物联网开展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环保部门一方面可以拓展监控对象的范围,从废水、废气排放的监控,扩展至重金属、辐射源、环境风险监控,从城市监控、工业监控向城镇、农村污染监控拓展,另一方面既可在污染源末端监控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与排放量,同时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和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为污染治理、企业生产工艺改进提供决策参考。
如今,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对于环保领域的应用亦有待深化拓展。面对诸多挑战,产业链各方应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关键地位,致力于谋划全局,在构建规范化标准、提升数据品质的基础上,强化数据深度挖掘与应用,充分彰显数据的实际价值。同时,环保物联网的繁荣兴盛也亟待资金保障机制的确立以及第三方服务体系的壮大发展。再者,培育、繁荣相关产业,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对于确保环保物联网的科学、健全、可持续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