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去年以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增速有所减缓,但其在未来尚未发掘的增长潜力仍然不容忽视。2011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共同携手国内相关智库机构,完成了历时长达一年半编制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据推测,至2020年、2030年以及2050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分别由去年底的4473万千瓦提升至2亿千瓦、4亿千瓦及10亿千瓦。从2011年起至2050年,风电领域的累计投资将达到12万亿元之巨。
这份报告的诞生源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深度合作,不仅首次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状况与未来走势设定了明确的前景目标,而且对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资源、技术、产业、政策等诸多要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探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指出,《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尽管不是政府部门推出的行业发展规划,但其对于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公告显示,该规划初步拟定的我国风电发展目标为:2015年,国内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千瓦;而至202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亿千瓦。
在2011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进一步预测,等到2050年,我国风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0亿千瓦,这一数字估计仅次于火电,占电力供应总量的约26%,足够为全国提供17%左右的电力需求。而在未来40年内,我国风电开发所涉及的累计投资额预计将高达12.096万亿元,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超过72万个。
参照这份路线图所设定的发展阶段性目标和时空布局:在2020年前,我国风电主要专注于陆上风电的发展,同时开展海上风电的探索和示范;2021-2030年期间,将推动陆上及近海风电的共同发展,并进行远海风电的示范实践;直至2031-2050年,实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陆上风电与近远海风电的全面繁荣发展。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未来我国风电发展将面临两大主要挑战。首先是经济性因素的制约,目前风电与常规能源发电的价格差异仍然存在;其次是电力系统对风电的接纳能力,未来电力系统的输送及运行方式需要充分考虑新能源的需求。然而,他坚信,未来经济性因素的限制将逐渐缩小,甚至不复存在,而电力系统的接纳困难将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