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仪器仪表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工业自动化不仅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对于公共环境和城市化进程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工业灾难”这类问题因自动化的普及而浮出水面。例如,全球知名的十大工业灾难:“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埃克森·瓦尔迪兹号燃油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等等。我国近期发生的上海地铁事故、高铁事故、康菲漏油事件等无疑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反思工业安全的同时,人们对相关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出了质疑。作为自动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仪表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其中,功能安全技术及安全仪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旨在预防工业设施产生异常事故,维护人与设备安全。这一技术以及相应的仪表产品已经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国家对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已强制规定必须进行功能安全评估。鉴于中国工业设施突发事故频发,研究安全仪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该领域重点研发的产品包括:达到整体安全等级SIL3的控制系统、温度变送器、压力/压差变送器、电动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的开发与应用,此外,还包括安全仪表系统评估技术方法研究以及评估工具开发。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绝大多数属于中低端技术水平,关键性能如可靠性、稳定性等尚未完全达标。以测试仪器为例,高端、大型仪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且国外公司占据了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逾60%的份额。
前不久,仪表网记者专访了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朱域弢先生。他在谈论我国产品与国外的差距时指出,我国产品并非在技术先进性方面逊色,关键在于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相较而言,国外产品在使用时较为稳定,用户可安心使用。相比之下,国内产品在此方面稍显不足,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有待提升。这也导致了业内的“产品好评度高,销量不佳”的现状。
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在技术指标层面同国外同类产品差距不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却长期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将成为我国测试仪器产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需要长期积累,涉及流程控制的规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核心技术等多方面。目前,我国仪表制造商的许多核心技术如软件和硬件均从国外采购,经过二次开发后生产的产品易受某个BUG影响导致不稳定。因此,这将成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面临的新挑战。